乌克兰大批专家来华,补齐多个军工短板,称西方有一样东西给不了
新闻来源: 东方号 于 2019-08-23 9:44:56
选贤任能,一直是古代帝王们治理国家离不开的重要方略,一个人才的价值,往往比得上千军万马。美国人就曾对钱学森做出过评价,认为他一个人就能顶五个师。而当罗布泊的蘑菇云升起的时候,我们只能说,美国人还是太保守了。
由此可见,人才对于国家发展是多么重要。不过,一个国家若想保留住本国的人才,自身也是需要一个稳定环境的。如果本国兵荒马乱,一些技术型人才的基本生活需求,甚至生命安全都无法得到保证,那么他们离开自己的祖国也是迟早的事。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乌克兰。曾经乌克兰作为原苏联加盟国之一,其境内设立了众多军工厂商,例如我们熟知的黑海造船厂以及马达西奇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而这些企业也为乌克兰培养了大批军工科技领域的顶尖人才。
然而,当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就再也无法负担起如此沉重的军工体系,一些大型的军工企业相继倒闭,辽宁舰的“娘家”黑海造船厂也未能挺过这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结束的“寒冬”。
即便当前的乌克兰有了泽连斯基重新执掌大权,看起来似乎是走上了一条相对而言的“正道”,但乌克兰军工企业的“春天”何时才能来临,谁也不知道。于是,近几年我们总是能在网络上看到有关乌克兰军工专家来华工作的消息。
这些专家的到来,帮助我国补齐了多个短板,对于我们的军工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比如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存在短板,但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素有“动力沙皇”之美称,世界最大飞机安-225上安装的D-18T涡扇发动机,就是该公司的杰作。
虽然马达西奇公司的业务已经不如当年,但终究是没钱闹的,论技术功底,他们与欧美航空发动机大厂相比丝毫不逊色。所以,“动力沙皇”的到来,势必会为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
或许有人会觉得疑惑,论经济条件,美国这样的西方发达国家不是更好吗?对于这个问题,部分乌克兰军工专家就对媒体表示,他们在这里得到了一个别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给不了的“东西”——尊重。
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国家,特别是领导层,对人才尤为尊重,而且民间对于外国专业人才也相当包容,这都让乌克兰专家学者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关注我们,每天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网编:网事随风 |
|
1 条 | ||
【手机扫描分享】 |
||||
热门评论更多...
|
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有内容违规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