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菜比肉贵”的时代,每周只花 200 美元喂饱一家五口并不容易。但我做到了——靠的是“精打细算+提前规划”的一套组合拳。
我们家常驻四个人,女儿周末回家就是五口人。我给自己定下每周 200 美元的食材预算,最多不超过 250。如果某些东西暂时买不起,就列进下周清单,坚决不超支。
这不是抠门,而是为了不给自己增添经济压力。物价这么高,理财得从菜篮子开始。
一部手机逛三家店,优惠券别白拿
我用 App 比价、搜优惠券,谁便宜买谁。我在 BJ’s 和 Sam’s Club 都办了会员卡(跟我妈一起分担年费),各有各的用途。
BJ’s:专看优惠券,App 会根据购买记录给我推送,点几下就能加载进账户,省钱又省心;
Sam’s Club:专买纸品,像厕纸、厨房纸巾这种消耗品,他们自有品牌质量稳定,我觉得值;
Aldi:买新鲜蔬果的首选,种类够用,分量适中,不会买太多吃不完,还便宜。
计划好吃什么,才不会买太多浪费掉
我每周都会问家人想吃什么,然后按需采购。有时候买多点做成大份,剩下的就当第二天的晚饭或便当。比如鸡腿打折,我会多买几包冷冻,方便日后使用。
但我不会为了便宜而“瞎囤货”。以前囤太多,到头来过期扔掉、厨房也变乱。现在我的理念是:储备要够用,但不堆积。
永远带清单去超市,路线都提前规划好
我买菜从不“随缘”——每次出发前我都列清单。先看家里还剩什么,再看什么在打折,然后一项项写下来。
而且,我逛超市是带“地图”的:要买的东西在哪几个区域,我心里有数。不买纸品那排就不去,避免看到促销被诱惑。对我来说,“闲逛”就是预算杀手。
全家一起参与,省钱也省心
这套方法最大的好处是:钱省下来了,饭菜也没打折。我们照样能吃得好,只是买得更有计划。
现在全家人都会在共享购物清单里写下想吃或快用完的东西,大家一起参与采购决策。我也不用一个人“猜”他们想吃啥,减少浪费,还增加家庭参与感。
控制预算不是为了委屈自己,而是让每一分钱花得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