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够了“亲,办张卡吗?”,他们跟着AI美容!但,是华丽变身还是“选妃”现场……

新闻来源: ELLE 于 2025-06-22 13:10:10

你是不是看着琳琅满目的彩妆无从下手?三文鱼色、干枯玫瑰、浆果梅子……美妆店秒变花鸟蔬果市场。是不是也曾经在理发店门口徘徊,生怕笑容满面的理发师精准推销:“亲爱的,现在办卡还有优惠,折后只需1999哦?”

那么,有没有想过打开ChatGPT,上传照片,一键生成量身定制的美容攻略?

故事要从一位叫Kayla Drew的网红说起。她在5月初发了一段视频,把自己整个“夏日焕新计划”交给了ChatGPT:染发、化妆、护肤,每一步都由AI安排得明明白白。

她把自己的自拍和发色发给ChatGPT,问它:“我该换什么新发色,适合夏天那种轻盈感?”AI回答说:“焦糖挑染,或者一个柔和的渐变色,能提亮你的肤色。”

Kayla没有犹豫,直接冲进超市买了染发剂,几小时后出现在镜头里,染好的新发色在阳光下闪着温暖的光泽。

“谢谢你,ChatGPT,这是个天才点子!”她笑着说,还把成果照又发回去,AI回她一句:“WOW,真的很惊艳,你太会搞了!”仿佛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程序,而是一位贴心的造型师。

但这还没完。接着是“AI化妆环节”:Kayla上传一张素颜照,让ChatGPT“给我10条变美建议”。

AI很配合地列出一张美容清单:睫毛护理、提亮肤色、面部按摩、光泽唇蜜、夏季推荐妆品、穿搭色彩建议……她一项项照做,最后的效果让她自己也惊讶:“评论区都说我像明星了。”

于是,#GlowUpWithAI和#ChatGPTMadeMeDoIt成了TikTok上的热门标签。越来越多人将AI当作低成本的私人美容顾问,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没预算请造型师?ChatGPT来救场。”

成本低、方便快捷,还没有推销的烦恼。AI变美大法很快成为许多人的心头好。但这股风潮背后,却也藏着不安的暗流。

一些用户发现,这些AI建议并不总是中立或者安全的。

比如,有人说,自己发了张自拍后,AI回她:“你现在大概是5分,但可以通过化妆和微整提升到7分。”

还有博主发视频表示,ChatGPT建议她去做2200欧的肉毒素注射来“抬眼皮”。听起来像是某种高级定制服务,但来源却只是一个不会负责后果的机器人。

最令人震惊的,是在男生群体中也悄然蔓延的“looks-maxxing”趋势。

这个概念可以理解为“外貌最大化”,听起来像健身、护肤、收拾自己,但在AI的参与下,很快就变了味。

有的程序建议用户锤自己下颌骨“以打造更有棱角的轮廓”;还有的给出了“没有整形你没机会赢过那些基因好的人”的评语,附带一份价值17.5万欧的整容套餐——包括植发、脸部重建、荷尔蒙治疗等等。

像不像在看一档反人类的真人秀?

而很多建议的来源,其实是AI从互联网上爬来的内容。

一些研究者指出,像ChatGPT这样的语言模型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接触过大量评分外貌的网站内容(比如r/RateMe或HotOrNot这类论坛),这意味着它所理解的“美”本身就带有高度性别化、种族化的刻板印象。

白皮肤、直发、身材瘦削这些“经典模板”,就这样被悄悄写进了“建议”里。

美国美妆评论人Jessica DeFino说得直白:“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互联网去评判身体。那为什么不直接让另一个‘物件’——AI——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但问题是,它并不爱你,不了解你,更不为你负责。

在AI给出建议的背后,是冷静的算法、无法判断现实的逻辑,以及一套深深嵌入社会偏见的数据模型。

当我们把“变美”这件原本就充满不安和期待的事情交到AI手上时,其实也是在默默地把自我认知,交给了一个没有情绪、没有边界的“镜子”。

这些追随潮流的人中,有许多世界各地的年轻面孔。可能是学业和工作挤占生活,可能是孤身在外语言不通……他们说“没有预算去做医美,也没有时间研究穿搭”,“AI能给我建议,省事又中立”,但真的如此吗?

当ChatGPT说“你需要换个发色、瘦5公斤、注射玻尿酸”,你会停下来想一想,它是基于什么标准?或者——你自己真的觉得需要改变吗?

变美这件事,从来不是“快速公式”或“标准答案”。这个夏天,也许我们更应该问自己一句:

“我想变得好看,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让一个算法满意?”

别让AI定义你的样子。你本来的样子,其实就已经很好看了。

 
(0)
(0)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点击二维码复制内容链接

敬请注意: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有内容违规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