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日前发布的2024/25年度财政预算中,多项福利项目被纳入收入或资产检视标准,代表一种新的政策趋势正悄然成形——即所谓的「means-testing creep」,意即原本普遍发放的福利逐步引入条件性。此举引发各界关注:下一个是否会轮到新西兰全民性退休金制度——超级年金(NZ Super)?
福利改革持续深化:收入测试成为主流趋势
此次预算中,政府针对多项福利进行调整。最明显的例子之一是「Best Start」补助,以往首三年皆可领取,但如今仅第一年维持普发,第二与第三年需依家庭收入而定。KiwiSaver 成员税收抵免亦做出调整:对于年收入超过18万纽元的个人,补贴将缩减一半。此外,对18至19岁求职补助者,也将新增其父母收入与资产的审查条件。
这些改变表面上是为了提高政策效率与公平性,但也让部分民众忧虑,福利制度的普遍性正被蚕食,政府可能藉此逐步扩大对更多项目的测试审查,形成长期结构变化。
超级年金会被「动手脚」吗?
目前,新西兰的 NZ Super 是极少数仍属于普发型的福利,不论收入高低,只要年满65岁皆可领取。然而,这项制度每年花费超过250亿纽元,占政府支出比重持续上升。随着人口老化问题加剧,有愈来愈多政策观察者质疑:在其它福利都逐渐「有条件」,为何唯独退休金能维持例外?
BNZ 首席经济学家 Mike Jones 直言,当政府逐步削减对年轻人或工薪阶层的补助,却保留对高收入长者的退休金发放,这将加深代际之间的不公平感,可能影响年轻人对社会制度的信任。
同时,现任退休金专员 Jane Wrightson 也提出,她虽不赞成延后退休年龄,但认为对退休金制度进行有条件的讨论是必要的。她强调,这类改革将特别影响女性,因为女性多半收入较低、寿命较长,因此更依赖公共退休金。
政治现实与制度公平的拉锯
支持对 NZ Super 进行收入或资产测试的人士认为,这是提升制度公平、纾解财政压力的必然之举。他们主张,现行的普发制度让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获得同等金额的补贴,并不合理。
然而,反对者则认为,NZ Super 是简单、有效且受信任的制度。若引入测试标准,不仅会增加行政成本,还可能引发「惩罚储蓄者」的社会观感,影响民众对退休制度的信心。
社会各界也对此议题出现强烈分歧。部分年轻世代对政府持续扶持退休族群感到不满,认为资源分配过于偏向老年人口。与此同时,许多退休者则坚信,他们一生缴纳税款,理应在老年时享有无条件保障。
三种潜在发展方向
目前有三种可能的制度变革方案正在政策圈中被讨论。第一,是延后法定退休年龄,例如将领取 NZ Super 的年龄从65岁逐步提升至67岁。然而,这一方案曾遭到社会激烈反对,特别是对劳工密集型职业者与健康较差者不利。
第二,是导入分级或测试型退休金制度,借鉴澳洲经验。澳洲对退休金发放设有严格的收入与资产门坎,高资产者将领取较少或完全失去资格。这种做法被视为相对公平,但执行上更为复杂。
第三,是维持现有制度,但透过其它手段(如税收改革或减少其它补贴)间接控管财政支出,暂时回避对 NZ Super 本身的调整。
结语:福利制度转型的十字路口
新西兰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政策抉择期。面对高龄化社会与日益紧缩的公共财政,政府正在将福利制度由「普及型」逐步转向「精准型」。这一过程既反映出财政现实,也折射出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超级年金是否会被纳入测试制度,目前仍未有明确答案。然而,随着「测试化」政策逐步蔓延,围绕这项全民福利的政治与社会辩论,恐怕只会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