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城市生活里,自动扶梯几乎是我们每天都要打照面的公共设施之一。
可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个现象:很多人上下扶梯时都会习惯性地站在一侧,另一边留出来,方便那些“赶时间”的人快步通过。
在日本,人们普遍站右侧,左侧让人“快走”;而在中国,不少地方则是“站左走右”。
这种“单边站立”的方式,看起来规矩、文明,又很高效——但真的是这样吗?
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反思这种看似合理的“自动扶梯潜规则”,并用一种非常“直接”的方法做出改变——他们组织了专业的“挡路小队”,专门站在你想走的那一侧,不让你走。
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个做法不但得到了官方支持,还真有效果。
单边站立=文明?日本却开始全面“叫停”
这几年,在日本各地的大型交通枢纽、商场里,一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
电梯事故增加了。
根据日本电梯协会的数据,近年来全国各地自动扶梯上发生的事故数量几乎翻了一倍,很多都是因为“在扶梯上行走”造成的。
这些事故不是耸人听闻,比如有人在上下班高峰期拎着行李快步冲上扶梯,结果一个趔趄撞到前面的人;有人背着大背包,从后面撞翻了正抱着孩子的母亲;也有人踩到电梯缝隙不慎崴脚,直接倒在了运行中的梯级上。
一个30多岁的日本女子在接受采访时就提到:“我带着孩子搭电梯,如果后面有人快步走来撞到我,很可能孩子会摔倒,真的很危险。”
这种“赶时间式”的电梯走法,说好听是效率,说不好听就是隐患。
于是,从2019年起,日本开始有地方政府出手,鼓励大家在自动扶梯上“双边站立”。
条例不够硬怎么办?“挡路小队”出马
起初,一些地方政府尝试通过条例提醒市民:乘坐扶梯时不要行走,站稳才安全。
2021年,埼玉县正式出台条例,建议大家不要在扶梯上走动。但问题来了——这种条例并不具有强制性,没有罚款,也没法执法,效果不大。
人们依旧我行我素:赶时间的照样冲上去,站一边的依旧让出通道,商场也好,车站也罢,形同虚设。
这时,2023年,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另辟蹊径,想出一个“实打实”的办法:干脆组织一支队伍,站在自动扶梯“让人走”的那一边——让你走不了!
这个队伍的名字很可爱,叫**“和平止步队”**,形象也很直接:几名成员站在扶梯右侧(也就是大家习惯快走的那一侧),背着一个大大的手掌图样,写着:“请勿在扶梯上行走。”
他们不劝说、不拦人、不吵架,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用身体本身提醒你:这里不是用来走的。
效果如何?一年后答案非常惊人
别看这个办法“土”,但它非常有效。
根据名古屋市的数据,和平止步队每个月出动4~5次,一年下来出动了50天。
在他们上岗之前,有80%的市民习惯在扶梯上行走;而到了一年之后,超过90%的市民已经学会在扶梯上乖乖站着了。
短短一年,彻底改变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公共习惯。
为什么这么有效?因为它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切切实实地出现在你的眼前,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你:这条路,不能走。
挡路小队不是志愿者,还能赚钱
和平止步队并不是志愿组织,而是由政府雇佣的兼职人员。
每支队伍通常由一名“队长”和两名队员组成,每天工作6小时。
薪资也相当体面:
队长日薪是1.6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800元; 队员日薪为6500日元,约合人民币325元。
很多人甚至主动报名加入这项工作,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直言: “这个工作太适合我了!还能做贡献还能挣钱。”
站一边 vs 双边站立:效率谁高?
你可能会说:我走得快,难道不比站着更快?
但真相可能正好相反。
根据名古屋市提供的数据:如果要让一部电梯运输450个人上楼——
一边站、一边走的模式,需要 8分21秒; 两边都站人,不走动,只站着,则只需 7分09秒。
乍一听有点反直觉,但确实有理:你一个人走得快了,但后面的人堵在下面进不来。 而双边都站人,每层梯级都有人站稳,流动更连续,整体效率反而更高。
网友怎么看?
这事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大多数网友都表示支持:
“那些赶时间的人,早点出门不就好了?想走可以走楼梯。”
“东京也该学学名古屋,别再靠贴海报提醒,效果太差了。”
“文明不应该靠别人让,而是靠大家自觉遵守秩序。”
“站着也快,安全也多,何乐而不为?”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种做法有点“管得宽”,但随着执行效果越来越好,反对声音也慢慢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