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开了一场专门讨论“外国人才接纳与共生”的阁僚会议,宣布对现行的《综合对策》进行修订。
新政策最引人关注的,是对有医疗费用未支付记录的外国人入境管理将更为严格,而对于拖欠社会保险的在日外国人,也会直接影响其在留资格的更新!
首相石破茂在会上没有回避当下的社会情绪:“随着海外劳动力和游客数量不断增加,确实有不少日本人感到不安。”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石破还特别提到,政府将在内阁官房专门设立专门事务局,进一步强化政策的整体指挥和统筹能力。换句话说,这次不再是某个部门单打独斗,而是要用“全政府体制”来应对这场现实考验。
根据出入国在留管理厅的说明,今后对于曾经有医疗费未支付记录的外国游客,将直接被拒绝入境,防止出现新的欠费情况。而那些计划长期在日本生活或工作的外国人,如果也有类似的不良记录,续签在留资格时也会遭遇严格的审查。
不过,作为在日本生活的外国人,看到这样的新规,难免会有一丝无奈甚至忧虑:会不会因为一时疏忽或误解就被贴上“高风险分子”的标签?会不会让本来就不易的跨国生活更加步步惊心?
可以肯定地是未来在日本长期生活的话,规则和成本会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严格。你的每一次大意、每一个“无所谓”,未来都可能成为影响人生选择的关键环节。移民异国,归根到底是“制度+信任”的考验。能不能安心扎根、拥有更多选择,其实都取决于你对这些细节的态度。
这轮政策调整,并不是一夜之间拍脑袋定下来的。日本本身的人口结构变化,早就让移民政策走到了“查漏补缺”的关口。
到2023年,日本长期在留外国人已经突破322万,永住者比例接近三成。但问题是,不少拿到永住身份的外国人,反而成了“空中飞人”——人在海外,享受着日本的福利,房产也在日本,但纳税和社保却能省就省,甚至有人以“低保户”身份继续拿日本政府的补贴。
比如有些永住者,人在海外生活,却照样享受低保和福利,甚至还利用制度漏洞申领救济金。这些做法让本地纳税人看在眼里,心里不舒服,也让政府的财政压力陡然增加。
这次新规,重点就在于堵住这些制度漏洞。日本法务省早就放话,社保缴纳不是可选项,而是拥有长期在留资格的核心条件。不管你是不是还在日本上班,只要还有合法收入,纳税和社保一项都不能落下。如果因为失业、退休等原因一时交不上,可以走豁免和证明材料,但恶意逃避,身份就可能被直接收回。
短期访日游客这边,日本也盯上了“医疗费赖账”的问题。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数据,2017年入境游客里,有近三成根本没买医疗保险,结果一旦生病住院,很多人无力支付治疗费,干脆拍拍屁股直接回国。像冲绳县某医院,曾为一位外国游客做了急性大动脉夹层的手术,账单高达512万日元,最后患者啥也没付就离开了。
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让日本医疗系统吃了哑巴亏,也影响了日本对外开放的形象。新政规定,厚生劳动省会把欠费名单和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共享,欠费达到一定金额的会被拉入“黑名单”,以后再想来日本,就得先把钱补上或者提供担保。政府也在考虑,是否要强制游客买医疗保险,否则不给签证。
这其实和欧美不少国家早已接轨。美国要求游客申请签证时必须有医疗保险,否则就可能被拒签。以前日本宽松,谁都能来,慢慢成了“免费医疗”的天堂,甚至有人专程来日本整形后逃单。现在,日本不想再当冤大头了。
其实,日本这样“加强规则”的背后,是一场关于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测试。2025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经超过29%,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日本大力推行“高度人才签证”、投资移民等政策,甚至设立高门槛,允许投资1.2亿日元的人直接拿永住。但门槛一开,漏洞也多。有人钻身份的空子享受福利,有人把医疗当成免费午餐,日本社会的不满也随之升高。
所以,这次“查漏补缺”其实是一次双向筛选。政府希望通过“退出机制”,筛掉那些只是为了福利、却不想融入日本社会的人,同时也倒逼所有外来者强化规则意识、减少公共资源被滥用。
对每一个希望在日本扎根生活的人来说,也许,只有把这些制度细节处理妥当,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站得更稳、走得更远。共生,不只是名义上的融合,更是每个人对于规则的敬畏与珍惜。这里没有谁比谁更高尚,只是每个人都要明白,信任和秩序,本就来之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