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心系新观众 方言中英文架语桥

新闻来源: 联合早报 于 2025-06-08 19:56:26

73岁的郑松柳是越剧爱好者,曾登台演出,她最喜欢的角色是《梅龙镇》中的皇太后。 (受访者提供)

“最喜欢的角色?当然是《梅龙镇》里的皇太后。”

73岁的郑松柳笑着说:“这个角色造型漂亮,还显得年轻。”虽然已多年未登台演出,但谈起昔日在越剧中扮演的角色,她依然神采飞扬,仿佛回到台上光彩照人的时光。

说到最爱的越剧,郑松柳立刻拿出手机,与记者分享剧团演出时的点点滴滴。她自豪地展示自己亲手设计的造型,照片中的她身姿挺拔、妆容精致,完全看不出是一位年逾七旬的长者。

郑松柳原籍浙江,三岁随父母移居新加坡。父亲是温州人,也是她最早接触越剧的契机。父亲离世后,姐姐情绪一度低落。为了陪伴姐姐走出低谷,她走进了位于马林百列、当时仍名为“上海越剧团”的大唐文化传播。

“那时我刚好50岁,孩子们都长大了,我终于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她回忆道。

起初只是为了陪伴姐姐,耳濡目染之下,她也逐渐爱上了越剧。她因声音洪亮被导演相中,开始担任角色演出;随着年纪增长和健康状况的变化,她从舞台前方退至幕后。

幕后“写”出精彩越剧舞台

虽然不再演出,但她在幕后同样贡献良多。近20年来,她负责剧团所有演出的中英文字幕制作,默默为观众“写”出精彩舞台。她说:“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方言不太熟悉,要让他们欣赏越剧,就必须让他们看得懂、听得明白。所以我们透过字幕,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不过,写字幕并不容易。剧本和唱词常常会有更动,她必须到排练现场聆听、记录,并随时根据实际演出内容调整字幕。“演员一改词,我就得马上改字幕,不能耽误,因为字幕必须跟唱词精准同步。”

剧团每年约有三到四场演出,字幕制作周期不一,短则需一两个星期,长则要筹备半年甚至一年。“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准备明年的两部大戏了。”

 
(0)
(0)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点击二维码复制内容链接

敬请注意: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有内容违规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