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局接到逾60起比达达利公园野狗投诉 三成涉狗追人

新闻来源: 联合早报 于 2025-02-13 20:48:25

公园局动物与兽医事务组职员,星期二(2月11日)在比达达利公园一座桥下设置捕狗围栏,并以电眼监控。围栏内有狗粮和食水。图为动物与兽医事务组社区动物管理营运部处长林安慧博士向媒体展示放在捕狗围栏里的狗粮和食水。 (梁麒麟摄)

比达达利公园的野狗问题最近引起关注,国家公园局迄今已接到约50名公众的60多起相关投诉,其中20起是野狗追人事件。

目前,比达达利公园剩下四只流浪狗。公园局的动物与兽医事务组职员已于星期二(2月11日)在比达达利公园一座桥下设立捕狗围栏,并设置电眼监控。目前,当局还没捕捉到野狗。

动物与兽医事务组社区动物管理营运部处长林安慧博士星期四(13日)早上在比达达利公园向媒体展示捕狗围栏时,透露投诉数据。

公园局望通过人道方式捕捉野狗

林安慧受访时指出,虽然狗追人不一定咬人,但老人和小孩可能受惊吓,在跑动中跌倒受伤,这样就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带来安全隐患。有个小女孩就在被狗追时摔倒,头差点撞到石头,因此公园局希望通过人道的方式捕捉这些野狗。

林安慧说:“如果出现野狗直接伤人事件,比如有人被咬或受伤 ,那么我们的反应就太迟了。”

比达达利公园的四只流浪狗,早在2017年已进入“流浪狗绝育计划”(Trap-Neuter-Rehome/Release-Manage,简称TNRM)。在此计划下,被捉到的流浪狗会先进行绝育手术,然后送去新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家庭,它们将被带到合适的地点放生。

据了解,2017年这一带仍是骨灰瓮安置所,因此当局为这四只狗进行绝育后,便放生它们。如今比达达利已发展成组屋区,加上公众反映安全隐患,当局将探讨重新安置这四只狗,包括寄养和领养等。

若所有方案都不适用 不排除进行人道毁灭

问及若所有方案皆不可行,会否考虑人道毁灭,林安慧答复《联合早报》记者提问时,并未排除这个可能。

不过,她强调,当局会充分考虑动物的健康和福祉,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将人道毁灭作为最后选项。换句话说,除非狗的健康状况极差,或生活环境极度受限,例如必须被关在笼子里度过余生,否则当局不会轻易采取人道毁灭的措施。

林安慧说,由于当局还未能为那四只流浪狗进行体检或血液测试,所以不清楚它们的健康状况。

有意领养流浪狗的公众,可上公园局网站了解详情。

据记者观察,捕狗围栏设在相信是爱狗人士早前在桥下设置的喂狗区域旁,围栏内放有用塑料袋包装好的狗粮和水,旁边还装有监控摄像头。围栏上也张贴告示,提醒公众保持安全距离。如果围栏被破坏,公园局的承包商可报警处理。

当局上星期四(6日)也在周围架起U形蓝色半封闭围栏,减少流浪狗与路人直接接触。U形围栏周边也有警示标志,提醒公众注意野狗,并与它们保持距离。一旦遇到野狗时,应保持冷静、慢慢地走开,切勿瞪着野狗或挑衅。

爱狗人士去年11月发起网络请愿连署

对于公园局要将野狗带走,爱狗人士蔡珍珍(53岁,退休者)去年11月发起“让比达达利狗狗活下去”的网络请愿连署,目前获得超过4300名爱狗人士签名支持,单在星期四就有逾400人签名。

蔡珍珍受访时直言,对于公园局的措施“不满意”。她称,公园局与她开会时,曾提及小女孩因受狗吠惊吓而跌倒,但未提及小女孩被狗追。她也呼吁公园局公布投诉数据时,应公开证据,就像法官不能仅听一面之词来断案。

她还说,这四只狗约八岁至12岁,可能有肾脏和肝功能衰竭、心丝虫病(heartworm disease)等健康状况,且易受惊吓,恐怕无法重新安置。“不健康,又不能重新安置,就只能人道毁灭咯……即使它们会被执行人道毁灭的概率只是有5%,我们也不愿看到。”

 
(0)
(0)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点击二维码复制内容链接

敬请注意: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有内容违规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