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评论·图片·视频
留园新闻速递·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0条】 【新加坡本地新闻信息】 

国大生主导首个研究 义顺沼泽森林发现九种蚱科昆虫

新闻来源: 联合早报 于 2024-04-07 23:23:02  



年仅23岁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学系大三生梁佳恒,早前主导在义顺沼泽森林展开的蚱科昆虫生物多样性调查。蚱科昆虫体型较小,一般少过20毫米长。(吴先邦摄)

我国首次在义顺沼泽森林展开蚱科昆虫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共发现九个物种,使义顺沼泽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数据更完整,也令本地昆虫数据库更丰富。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蚱科昆虫或可作为测量自然生态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这项研究的团队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主力是年仅23岁的国大环境学系大三生梁佳恒。

蚱科(Tetrigidae)昆虫,因背面菱形,也故名菱蝗科昆虫,俗名叫pygmy grasshopper。它们的体型较小,一般少过20毫米长,能跳不能飞;细长的前胸背板(pronotum)能捕获气泡,以增强浮力控制和整体稳定性。

多数蚱科昆虫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往往栖息在间歇性潮湿和干燥的半陆地,如河岸和溪流。


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国大研究团到义顺沼泽森林记录蚱科昆虫的踪迹,一些调查在晚上7时至11时进行。(受访者提供)

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国大研究团分20次到义顺沼泽森林的四个不同地点记录蚱科昆虫的踪迹。团队在每个地点展开三次日间调查(早上8时到中午12时),以及两次夜间调查(晚上7时至11时)。

本地蚱科昆虫记录不完整

新加坡上一轮的蚱科昆虫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于2012年发表,那是我国首次针对蚱科昆虫展开调查。那次调查仅聚焦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央集水地带自然保护区。换言之,本地蚱科昆虫的记录并不完整。

国大研究团本次到义顺沼泽森林调查,共发现九种蚱科昆虫。当中,Systolederus cinereus首次在本地发现,这物种一般会成群集合在雨水渠;Eucriotettix neesoon目前仅有在义顺沼泽森林栖息的记录,常出现在溪流旁的落叶层。

梁佳恒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蚱科昆虫相关研究不足,或因人们普遍认为蚱科昆虫缺乏魅力。“然而,蚱科昆虫或可作为测量自然生态是否健康的指标之一,例如Potua coronata酷爱腐烂木头,出现它们的踪影意味着森林里有不少腐烂木头,是健康森林的指标之一。”

梁佳恒指出,研判自然生态的价值时,一些环评所评估的昆虫生物多样性仅限蝴蝶和蜻蜓。“不过,本地的昆虫以20多个目(order)来分类,不是只有蝴蝶和蜻蜓。此次研究使义顺沼泽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数据更完整,也丰富人们对本地昆虫多样性的知识。”

所谓“目”,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个分类阶元。

鼓励更多青年投身分类学

要调查生物多样性,掌握分类学(taxonomy)至关重要,但现实的情况是,分类学家寥寥无几,当中好些即将退休,多数环境学生力军又无意投身专研分类学,分类学会否没落,引起关注。

梁佳恒说:“若无法分类物种,要研究身份不明的动植物便难以着手。分类学对扩展人类知识库的贡献任重道远,需要更多青年加入。”

梁佳恒自幼对昆虫感到好奇,印象最深是在学校捕捉螳螂后带回家养,观察螳螂捕猎时所展现的谋略与智慧。

纵然对昆虫充满兴趣,但梁佳恒展开上述蚱科研究前,对蚱科昆虫一知半解,一边进行田野调查,一边积极阅读大量文献恶补,同时向科学界的前辈和公民科学成员交流,一步一脚印,成为本地为数不多的蚱科昆虫专家。


梁佳恒的目标是大学毕业后,考取博士学位,继续专研环境生态,推广保育。(受访者提供)

梁佳恒的目标是大学毕业后,考取博士学位,继续专研环境生态,推广保育。他说:“我希望如螳螂般聪慧,每个研究项目都能回馈社会。我也曾想过当环境顾问,但有进行环评的必要意味着有开发自然生态的打算,即使能降低环境影响,还是会造成一定伤害,想到这一点,我于心不忍。”


鲜花(0)

鸡蛋()
0 条

【手机扫描分享】
新闻速递首页】 【新加坡本地新闻信息】 【地区新闻信息汇总】 【即刻热度新闻

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有内容违规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