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3C产品泛滥,对儿童与青少年的脑部发育、日常行为影响深远
有研究指出,家长发现孩子数位成瘾后,在学校表现或创造力下降、攻击行为等情况。台北教育大学特殊教育学系系主任詹元硕建议,可培养儿童以运动为核心,结合艺文、游戏等多面向的活动,还能改善焦虑、抑郁,并提高抗压性。
李宛臻指出,萤幕使用时间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时再被民众注意,此前是平均每天162分钟,在此期间却增加到246分钟,其中又以12岁至18岁的青少年最为显著,也将常听到家长诉苦「孩子线上上课后就回不去了」。
她指出,也有国内外研究佐证儿童有过长的萤幕使用时间,可能造成大脑语言发展迟缓、影响饮食行为造成疾患,如看电视、电影时会不自觉搭配零食,因此吃下过多高热量食物,若为青少年则可能因为追求容貌过度节食,尤以少女最为显著。
除了影响睡眠品质,李宛臻表示,过长的萤幕使用时间,对健康则造成影响,包括偏头痛、体脂率上升、增加忧郁感、焦虑感及难集中注意力等。
儿童与青少年数位成瘾将对脑部发育、日常生活行为产生影响,有研究指出,家长对儿童3C成瘾的看法包括学校表现或创造力下降、语言使用不当、攻击行为、其他活动拖延、自我隔离、与家人沟通不良等。詹元硕对此指出以「运动」为核心解决成瘾的方式,除了运动本身,还可结合艺术、故事、话剧、科技,或让动物参与其中,都有不错的成效。
他说,运动对3C成瘾的成效包括提升大脑神经适应调节、活化大脑功能连结等,从而改善奖励、执行、决策机制,而且随着运动强度增加,从原先的瘦素水平改善,到BMI、血压、体脂百分比与炎症显著下降,而若结合艺文活动,如博物馆、美术馆,就能减少数位设备的依赖,提高抗压性、减少攻击行为。
詹元硕表示,不论单人、双人、团队运动,均可改善孤独感、焦虑感、抑郁感、人际敏感度,其中团队运动最佳,而若动物参与中,如有研究针对参与马术辅助学习课程的11岁至15岁青少年测试,让他们完成包括照顾、喂食、骑乘等内容后,还可改善思考、注意力及违规等行为问题,或将运动结合叙事治疗、物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正念治疗等,也有相应的改善成果。
不过他也提到,时下民众离不开数位生活,因此无法避免儿童接触3C产品,但「打不赢,就加入」,若让体感游戏、应用程式、资讯网站等科技素材结合运动,设计成如游乐场的跳舞机、太鼓达人等活动,边跑边跳边闯关的过程中,透过活动量达到相应目标。
针对日常生活常被课业追着跑的儿童或青少年,詹元硕建议,尽可能把握校内的早自习、课间休息,或下课时用约1小时至1小时30分钟进行运动。他也说,家长也可适时透过有趣或有亲友陪伴的诱因,培养孩子从小运动的习惯,医师更可从旁担任告知者的角色,「很多家长不一定听老师的话,但会听医师的话。」
李宛臻说,参照国内外研究提出的3C使用指引,包括2岁前除了视讯聊天等,勿接触3C萤幕,到了2到5岁睡前勿接触萤幕、每天小于1小时,若为5岁以上勿超过2小时,家人并要持续控制使用时间,评估有无影响家庭活动、睡眠、饮食行为,更可适度安排家庭活动、促进沟通交流,取代萤幕时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