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逃离,白宫考虑大幅降低对华关税!中方回应:不会在威胁下谈判

新闻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2025-04-24 12:05:08

据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政府正在考虑大幅削减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有些关税甚至会降低一半以上,以缓解与北京方面的紧张关系。目前,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扰乱了全球贸易和投资。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知情人士表示,总统川普尚未做出最终决定,目前相关讨论仍在进行中,多种方案正在被考虑。一位政府官员表示,川普不会单方面采取行动,降低关税需以中方采取相应行动为前提。

一名白宫高级官员称,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可能会降至原有水平的大约50%至65%。川普政府还在考虑一种分级方式,类似于众议院去年底提出的方案:对美国认为不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商品征收35%的关税,而对被视为关乎美国战略利益的商品则征收至少100%的关税。据部分知情人士透露,该法案建议在5年内逐步实施这一分级税率。

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Kush Desai)表示:“总统川普的立场很明确:中国必须与美方达成协议。任何关税决定都将由总统亲自作出,其他任何说法纯属猜测。”

川普周二表示,他愿意削减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并称他在第二任期对中国实施的145%关税将会下调。“但不会降到零,”他说。这一表态令近期因白宫激进行动而受到惊吓的投资者感到欣慰。

即便川普决定将部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削减一半,这一水平仍意味着美国市场将几乎对许多中国电气机械设备及其他产品制造商关闭。有分析人士估计,在如此高的关税水平下,中美之间的贸易可能在数月内便会枯竭。

一些接近白宫的人士表示,川普在降低对华关税方面仍有很大空间。“这更像是一种压力释放阀的操作,但实际并未做出实质让步。”其中一位人士表示。

双方表达出对达成协议的开放态度,与过去一个月的局势形成明显对比。在这段时间里,全球两大经济体相互加征关税、言辞激烈交锋,导致全球股市遭遇数年来最糟糕的几周。

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表示,中美之间仍存在就潜在贸易协议展开谈判的空间。

知情人士称,川普政府官员向中国外交人员表示希望外交部长王毅与国务卿马可·鲁比奥进行接触。但目前为止,北京方面未作出回应。

包括财政部长蓝佛安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内的中国高级官员代表团,本周正在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春季会议。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该代表团尚未与美方政府安排会谈,并计划于周四离开华盛顿。但这些安排可能会因是否与美方官员会面而发生变化。

中方称不会在威胁下谈判

在川普表示愿意削减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后一天,中国方面释放出对与美方展开贸易谈判持开放态度的信号,但同时也警告称,在白宫持续威胁的情况下不会进行谈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佳坤在周三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对美方挑起的关税战态度非常明确:我们不想打,但也不怕打;如果要打,我们将战斗到底;如果要谈,大门始终敞开。”

尽管中国官员此前在讨论与川普可能展开贸易谈判时也曾使用类似措辞,但结合中美双方最新表态来看,这些言论似乎反映出两国正在寻求缓解近期紧张局势升级的出路。

据知情人士透露,财政部长贝森特周二在摩根大通一场闭门投资人会议上也表示,他预计美中之间的贸易冲突将会缓和。

白宫对华基调的软化以及川普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措辞的缓和,共同推动了股市的强劲反弹,周三这一势头在亚洲市场继续延续。香港恒生指数连续第三日上涨,收盘上涨2.4%。

即便中美重返谈判桌,外界普遍认为,两国之间的经济紧张局势也难以迅速化解。双方政府之间的互信也已严重受损,这一因素将为未来的贸易谈判增添复杂性。

中国方面公开强调,白宫应当缓和对中国的攻击性言论,为谈判创造条件。这一立场在周三再次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重申。

外交部发言人郭佳坤表示:“如果美方真心希望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就应停止威胁与施压,在平等、尊重和互利的基础上与中方开展对话。”

面对川普关税可能带来的冲击,中国正积极巩固与周边友好国家的关系。

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周三在与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会晤时中方表示,加征关税和发动贸易战损害了各国的正当权益,破坏了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和世界经济秩序。

此外,郭佳坤当天还对美方近期试图重新掌控巴拿马运河的举动进行了抨击。

他说:“任何谎言都掩盖不了美方试图控制巴拿马运河的野心。”他呼吁美方停止干扰中国与包括巴拿马在内的拉美国家之间的正常交流与合作。

资本逃离美国或仍将冲击美国市场

尽管川普有意缓和贸易战的前景引发市场反弹,但外界对美国资产的信心可能已遭到永久性打击。目前,资本外逃的担忧主要集中在政府债务上,但对股票市场及美元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

周三,在华盛顿考虑削减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消息传出后,资金重新涌入股票、债券及美元市场。尽管投资者有理由松一口气,但对反复无常的经济政策以及美联储独立性受到威胁的担忧不会轻易消失,这或许是未来对美国资产施加“风险溢价”的合理理由。

鉴于过去国际资本单向流入美国的规模庞大,这一趋势的逆转可能极为可观。美国银行在去年12月的调查中显示,全球基金经理中,增持美股的比例高于减持者的净差为36个百分点,为有记录以来最高。

而在上周发布的4月调查中,该指标转为净减持36个百分点,创下史上最大两个月跌幅。调查受访者将“因国际买家罢工而导致美元崩盘”列为新增风险之一。

投资者对美国国债尤其不安。当前,美国需为其占国内生产总值6.2%的财政赤字和4.1%的经常账户赤字融资。中国截至2月持有的美债官方统计为7840亿美元,若计入离岸账户,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尽管目前尚无迹象显示中国已因关税争端抛售美债,但这一可能性仍令市场高度警惕。

然而,更依赖海外资金的可能是美国股市。官方数据显示,自2011年12月以来,外国持有的美股市值从3.8万亿美元跃升至18.6万亿美元,占美国股市总市值的比例从四分之一升至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尽管美债总量名义增长了76%,其海外持有比例却从44%降至市场的四分之一。

此外,官方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通常在美债表现良好时出售、在价格下跌时买入。这是因为国债通常并非用于获取高额回报,而是作为投资组合的稳定器——例如在60/40资产配置策略中使用——或作为流动性储备。自2014年后,正值中国开始缩减其美债持仓之际,美国国债收益率(与价格走势相反)跌至历史最低点。

可以肯定的是,外国投资者这一次确实对市场造成了震动,如果他们认为美债安全性不如从前,可能会对其实施永久性的折扣。

不过,相较于国债,股票市场对实际买卖的反应更为敏感。净海外资金流入与股票回报之间存在持续的正相关关系,但股票回报率远远超过资金流动本身。

这听起来似乎有悖常理,因为任何证券价格的涨跌都意味着有人在对应价格进行交易。但实际上,这些价格的变化不一定是由大额买卖订单推动的,它们更多可能受到影响市场预期未来收益的信息驱动。

就国债而言,收益率受到央行利率的锚定。这一点在短期债券上尤为明显——这也是海外投资者的关注重点——但对长期债券也有一定影响。即便美联储失去独立性并容忍更高通胀,过于陡峭的收益率曲线仍将吸引套利者介入。

真正值得担忧的是一个极端情形:川普政府或国会允许美国出现债务违约。不过,这种情况目前仍属极小概率事件。就当前而言,尽管围绕美债的讨论沸沸扬扬,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仍低于2月份的水平。

股票市场缺乏像美国国债市场那样的自我修正机制。虽然投资者会关注估值,但“基本面价值”本身就是个模糊概念。今年2月时,标普500指数22.5倍的远期市盈率还被认为合理;如今,随着长期前景恶化,该数字已降至18.7。两者从历史标准来看都属偏高水平,或许反映的是多年来无差别买入行为的一种“合理化”解释。

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欧洲区投资策略与研究主管Altaf Kassam表示:“股票价格更多受情绪驱动,而情绪又体现在资金流向上;而固定收益资产的持有者价格敏感度要低得多,比如各国央行更关心的是持有美元资产并将其安置在安全之处。”

对美国国债市场的担忧很可能更多地通过汇率表现出来——而汇率正是美联储控制力相对较弱的领域。历史上,债券资金流动与美元走势同步;而在有些时候,美债被大量购买的同时,美元却反而走弱。

事实上,自2000年代初以来,美元走势更倾向于受利率预期和股票回报预期影响,而非单纯的资金流动。这部分原因是一些投资者会对冲汇率风险。这意味着贸易战如果冲击了像Nvidia这样的企业盈利,可能比基金经理把资金从Nvidia转投欧洲军工股的行为更能影响美元汇率。

如果这一逻辑成立,那么美元贬值的过程可能来得非常迅速,而不是像传统理解那样由国际投资者多年逐步调整投资组合所致。

至于美股市场,如果没有海外资金持续流入,想要重回过去那种超高估值水平恐怕会更加艰难。

 
(0)
(0)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点击二维码复制内容链接

敬请注意: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有内容违规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