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日常餐桌上的常客,但你是否曾注意到,有些马铃薯在保存或准备烹调时,会出现一层淡绿色?这个现象其实暗藏健康隐患。
日本专业厨师Papuchan近日在社群媒体上分享经验指出,马铃薯“变绿”的主因来自光照,无论是阳光还是家中的灯光,都会刺激其表皮生成叶绿素。虽然叶绿素本身无毒,但它通常与一种天然毒素——茄碱(solanine)一同生成。
茄碱及其相关化合物,在摄入过量时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神经系统。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毒素即使经过高温烹煮仍然稳定,无法被破坏。
不少人以为“削掉绿色部分就安全了”,但Papuchan提醒,这其实是一种危险误解。尤其在厨房灯光偏暖的环境下,绿色不一定明显,容易被忽略而误食。
为了避免风险,他建议:一旦发现马铃薯变色,最稳妥的做法就是丢弃。此外,正确的储存方式也非常关键——将马铃薯包裹在报纸或纸巾中,放入纸袋,存放于通风阴凉的地方,可以有效延缓变绿。
另外,厨师特别提醒:新鲜马铃薯含水量较高,保存期短,建议尽量在购买后一周内食用完毕。
这则提醒引发网友热议,Papuchan也表示,约有九成网友对此类食安知识感兴趣,足见“马铃薯变绿”虽常见,却是被许多人忽视的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