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川普在与哈佛大学的争执升级之际,威胁撤销对该校的资金支持,并称哈佛大学是“一个笑话”。而由于哈佛大学现在面临川普的威胁,所以其正指望其他同类高校提供支持。
相关媒体报道截图
“哈佛是个笑话,教授仇恨与愚蠢,不应再获得联邦资金。”川普周三凌晨在Truth Social上发文写道。
本周一,哈佛大学成为首个公开拒绝川普政府改革要求的大学。随后,联邦政府暂停了价值20亿美元的合同,川普还威胁将取消其免税资格。
哈佛大学的律师拒绝了联邦政府提出的多项改革要求,包括更改学校的领导架构、学生纪律政策、招生与聘用制度,以及每季度提交改革进度报告并终止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相关政策。
“无论哪个政党执政,政府都不应干预私立大学教授什么、录取和聘用谁,以及研究哪些领域。”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Alan Garber)表示。
川普抨击哈佛领导层,称他们“薪资荒谬地高”,是“最糟糕、最无能”的管理者之一。
在哈佛周一拒绝政府要求后,川普于周二提出可能撤销该校的免税资格。大多数私立非营利高校因其教育使命而被认定为免缴联邦所得税的机构。
在川普政府提出改革要求后,哈佛大学教师于上周五提起法律诉讼,呼应此前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发起的类似诉讼。哥伦比亚大学在起诉后失去了4亿美元的联邦拨款,并已屈从于政府的要求,但至今尚未恢复相关资金。
在这场法律战中,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对哈佛表示支持。这些高校希望共同捍卫言论自由,推动大学自治,对抗政治干预。
常春藤联盟还获得了前总统奥巴马的支持。他表示,哈佛大学拒绝政府试图“压制学术自由”的行为,为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树立了榜样。
川普在周三上午的帖子中还批评了哈佛大学前校长。从2023年末至2024年初,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克劳丁·盖伊(Claudine Gay)因该校应对反犹太主义的措施而在国会山遭到议员质询,之后又被指控在多篇论文中存在抄袭行为。
“看看他们那位抄袭的前任校长,曾让哈佛在美国国会面前颜面尽失。”川普写道,“当事情变得糟糕到他们再也忍受不下去时,他们没有当场解雇这位严重无能的女性,而是将她调任去教书。”
“还有许多像她一样的左派傻瓜正在哈佛任教,也正因如此,哈佛已不能被视为一个像样的学术机构,更不该再出现在世界顶级大学或学院的任何榜单中。”他说道。
哈佛成为“出头鸟”
由于哈佛大学拒绝了川普政府的改革要求,现在面临川普的威胁,所以其正指望其他同类高校提供支持。
在华盛顿,共和党人表示,这所全美最富有、历史最悠久的大学犯下了严重的判断错误,很快就会为挑战川普付出代价。
这场总统与美国最具象征意义的大学之间的冲突刚刚开始便迅速升级。川普威胁要取消哈佛的免税资格将对哈佛的财政造成远超过此前宣布的22.6亿美元联邦资金削减的打击。此前,哈佛校长表态不会屈服于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广泛要求。
川普的盟友也宣称要对哈佛采取强硬立场。哈佛大学拥有超过500亿美元的捐赠基金。共和党籍众议员伊莉丝·斯特凡尼克(Elise Stefanik)周二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哈佛得到了错误的建议,选择了错误的方式。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是非常严重的。”
如今,哈佛已孤注一掷,它正在等待外界声援。据知情人士透露,哈佛正在与Ballard Partners合作,这是一家与川普关系密切的游说公司,哈佛早在今年年初就已聘请了它们。同时,校方还依靠其在华盛顿的内部团队,试图联系行政部门或国会中可能愿意提供帮助的共和党人。
据知情人士透露,哈佛向共和党方面传达的立场是:不要过度干预,这是一所私立机构。
哈佛大学的强硬立场似乎鼓舞了哥伦比亚大学。哥大正与川普政府就因反犹指控导致的4亿美元资金削减进行长期谈判,试图恢复这笔拨款。
在哈佛公开表态后,哥伦比亚大学代理校长克莱尔·希普曼(Claire Shipman)向校内师生表示,哥大不会允许华盛顿决定谁可以在学校任教,或学校应教授什么内容。
希普曼写道,为了保障学校的未来,大学可能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但我们将拒绝政府强势操控的做法,这种干预可能会对我们的机构造成伤害。”
就在哈佛消息传出的当天,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及其他高校对能源部提起诉讼,试图阻止其削减联邦科研经费的决定。能源部称,这一举措每年可节省4.05亿美元。周二,斯坦福大学校长乔纳森·莱文(Jonathan Levin)和教务长珍妮·马丁内斯(Jenny Martinez)也公开声援哈佛,并誓言抵制川普。
随着川普对大学系统的持续施压,数周以来,来自学界的声援不断增加。
“高等教育界一直在等待一家机构站出来对抗川普政府,”高教传播公司TVP Communications负责人特雷莎·瓦莱里奥·帕洛特(Teresa Valerio Parrot)表示,“这必须是一所有雄厚资源、强大品牌影响力的高校。”
哈佛与川普政府的谈判破裂
哈佛大学与川普政府之间的谈判始于3月下旬,当时双方都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并在诸多问题上存在共识。
哈佛此前已花费数月时间采取善意措施以平息校园反犹太主义情绪,并实施结构性改革,防止此类问题再次滋生。这些举措在大体上符合川普政府新成立的“打击反犹主义工作组”(Task Force to Combat Anti-Semitism)来函中的要求。双方都支持实施面罩禁令,并逐步削减招生及教职员工聘用中的DEI政策。
据一位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透露,该工作组原本预计哈佛会像哥伦比亚大学一样妥协。事实上,哈佛最初对工作组的回应是:要求太过模糊,是否可以提供更明确的细节?
直到上周五深夜,哈佛才真正收到核心要求。据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该校对这封长达5页的信中所列举的详细要求感到震惊。清单包括:要求哈佛允许联邦政府对招生、聘用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意识形态进行监管。
哈佛方面认为,这些要求远远超出对其他高校所提出的内容。该人士表示,校方领导认为自己别无选择,必须作出回应,因为其中许多要求对他们而言根本无法接受。
该人士称,校董事会于上周日召开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董事和律师通过远程方式参与,讨论如何回应这封信。会议中无人反对,全体一致认为必须采取行动。律师们随后起草了回应信件。
“这些要求已经越过了多条红线,”另一位熟悉谈判情况的人士表示。
斯特法尼克表示,这些要求对一个她认为在保护犹太学生方面做得远远不够的大学来说是合理的。她说,“这些条款很符合常理,非常直截了当。”
本周一,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拒绝了政府的提议,并发表了强硬回应。他写道,“尽管政府提出的一些要求旨在打击反犹主义,但大多数内容实质上是对哈佛‘学术环境’的直接管控。”
在他发表声明的数小时内,联邦打击反犹主义工作组取消了超过2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
在拒绝政府要求后,这个美国最富有的大学也成为首个正面与白宫对抗的高校。这个决定并非轻率做出,是在众多哈佛校友及与校方有关的全国性人物敦促学校捍卫自身及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之后作出的。
哈佛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Larry Summers)曾提出质问:“如果不是哈佛,那还能是哪所大学?哈佛法学院毕业生、前总统奥巴马在汉密尔顿学院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表达了对局势的担忧。
哈佛拒绝政府审计要求
在上周五的信件中,政府提出的诸多要求之一是:哈佛必须雇用一个由联邦政府批准的第三方机构,对学生、教职员工和领导层进行“观点多样性”审查,并在2025年底前将相关报告提交给联邦政府。
哈佛大学将被要求与联邦政府共享其所有的聘用和招生数据,并接受政府审计,该项要求将持续至少到2028年底。招生数据需包括被录取与未被录取学生的详细信息,按种族、肤色、原籍国、平均绩点及标准化考试成绩进行分类。
所有现有及未来拟聘用的教职员工都必须接受剽窃审查。
哈佛还必须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该工作组所称“最易激发反犹骚扰或体现意识形态绑架”的院系和项目进行审查,其中包括哈佛神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以及医学院。哈佛必须改革其招生、筛选和录取流程,以剔除那些“敌视美国价值观和制度”的国际学生。
哈佛医学院前院长、致力于推动校园观点多元化的“学术自由委员会”成员杰弗里·弗利尔(Jeffrey Flier)表示,这些要求的目的不是推动谈判达成协议,而是彻底摧毁谈判。
他说:“你不可能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一个制度。”川普政府中许多人“已经明确表示,他们不认为这些机构可以从内部改革,必须从外部开始重建”。
哈佛新生称“为哈佛自豪”
摩根·约翰逊(Morgan Johnson)去年12月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这位来自俄克拉荷马州东部瓦格纳高中的18岁高三学生一度不确定是否要接受它。
几个月来,他在前往梦想中的麻萨诸塞州剑桥市求学,还是留在家乡附近、获得了丰厚奖学金的塔尔萨大学之间反复权衡。
“我认为我们正处在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合法性的重要转折点上,尤其是精英高校。”约翰逊表示。他提到社交媒体上一些招聘经理发布的言论,声称不会聘用来自哈佛及其他因反犹问题正接受川普政府调查的学校的学生。
但在哈佛宣布将抵制川普政府的要求后,联邦政府冻结了逾20亿美元资金并威胁取消哈佛的免税地位——这让约翰逊下定了决心。
“此刻,我从未如此自豪地与这所学校联系在一起,”他说,“能成为一个坚守自身使命的机构的一员,我为能将它写进我的简历感到无比骄傲。”
随着美国各大精英高校录取意向确认截止日临近,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多位哈佛新生表示,尽管哈佛正陷入政治风波,他们仍愿意在今年秋天前往哈佛校园,原因是他们认为“哈佛”这块招牌并未真正受到影响。
来自加州弗雷斯诺地区、今年秋季即将入学哈佛的17岁高中生胡萨姆·拉马丹(Husam Ramadan)表示:“哈佛的声明在我做决定的过程中产生了非常深远而强烈的影响,我知道很多同龄人也是如此。”
哥大因“屈服”使新生犹豫
相对于哈佛,哥伦比亚大学可能正在失去往日的吸引力。
加州湾区伯灵格姆高中的高三学生蒋若宁(Jeannine Chiang)曾一度把哥大视为“梦想学府”。当她被列入该校候补名单后,曾向朋友们寻求建议,想知道如何继续表达对学校的兴趣。结果,她几乎得到了“一边倒”的反对声音。她的父母去年夏天就曾劝阻她不要参加哥伦比亚大学的预科课程,原因是担心抗议活动会造成干扰或危险。这次,他们也对蒋若宁的提议表示怀疑。
这让18岁的蒋若宁产生了动摇。虽然她随后收到了另一所常春藤学校的录取通知,但她仍然说:“哥大一直是我的第一志愿。”不过如今,她补充道:“现在感觉不是要走进一个校园,而是走进一个公关危机。”
过去两年里,哥大因校园抗议事件频频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常春藤中最引人注目的“风暴中心”。围绕以哈冲突的示威活动导致校方采取强硬措施,包括撤销学位、永久开除学生,甚至一度关闭校园。
川普政府上台后,曾以反犹问题为由,威胁取消哥大价值4亿美元的联邦资助与合同。这促使学校同意部分政府条件。而近期,一些合法在哥大就读的国际学生开始遭到移民局吊销签证甚至拘留。
哥大临时校长克莱尔·希普曼(Claire Shipman)4月14日在致全校信中写道:“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没有简单的答案,只有充满不确定性的挑战。”她还表示,学校不会接受部分政府要求。
在4月中旬面向新生的校园开放日中,二年级医学生阿卡什·卡普尔(Akash Kapoor)观察到,这次的氛围“与我两年前参加时完全不同”。
25岁的卡普尔回忆说,今年的哥大开放日与以往截然不同——那些充满期待、着眼未来的问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忧虑的提问:学校还能开展研究吗?言论自由的边界在哪里?对卡普尔来说,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尽管他始终认为“进入哥大是我人生最棒的经历之一”。
“我不得不实话告诉他们:校园社群的分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重。”他说。
大学升学顾问机构Ivy Link创始人、49岁的阮亚当(Adam Nguyen)表示,今年,在他的6位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的学生中,“每一位都在犹豫是否现在是入读的正确时机。” 这家机构以协助学生进入“最具竞争力院校”为卖点,录取成功率高达97%。
一些学生甚至考虑延迟入学,或试图撤销提前录取。阮亚当坦言:“如果开学时校园还有抗议者,或者仍然处于警察严控的状态,你会看到更多学生转而选择其他学校。”
独立大学升学顾问塔拉·道林(Tara Dowling)在佛州墨尔本执业。她说:“现在没人会考虑去哥伦比亚大学读阿拉伯语研究。”原因是川普政府对某些被贴上“DEI”标签的项目进行密切审查,让学生对这些领域敬而远之。
尽管争议不断,哥大仍是全美最具竞争力的高校之一。今年,2025届本科申请人数较上一年减少了约600人,但录取人数达到了2,557人,是近10年来最多的一次。
哥大今年录取率为约4.3%,略高于去年的水平。
哥大一位发言人表示:“2025申请周期是我们收到本科申请最多的一年之一。”不过,她补充称,学校不便在申请周期尚未结束时发表评论。
哥大学生称“每天正常生活”
来自法美双学位项目的三年级学生弗朗西丝卡·吉尔巴德(Francesca Gilbard)平日负责带领校内参访团。她表示,尽管一些国际学生会私下表达担忧,但大多数参观团成员并不会主动提及校园争议。
“有时候感觉一切都像火烧眉毛一样,”她半开玩笑地说,“但实际上,我们每天还是在哥大正常生活。”
不过,校园开放也确实收紧了。学校仅允许公开参访团进入一栋图书馆大楼,吉尔巴德甚至遇到过持证被保安拦下的情况。“家长们会注意到这种细节。”她补充道。
17岁的罗德里戈·弗洛雷斯(Rodrigo Flores)来自印第安纳州安哥拉市。他曾在网上看到不少年轻学者批评哥大,甚至有人撤回申请。他也担心校园风波是否会干扰学习。
但在4月初实地参观校园时,他发现现实与传闻大相径庭:“当你在新闻里听到校园几乎是一片混乱,然后你亲眼看到其实一切很平静,那你自然就不太相信网上说的了。”
尽管弗洛雷斯最终决定就读哥大,但他仍担心联邦拨款削减会影响奖学金。不过他也坦言,这种财政挑战其实在很多学校都存在。
另一位新生、18岁的科尔·拉姆齐(Cole Ramsey)来自印第安纳州索恩顿镇。他被哥大录取后,父母担心校园安全问题,但他安慰他们:“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拉姆齐观察到,准新生之间的群聊中,讨论氛围大多充满期待和乐观,鲜少有人提及校园争议。“大家普遍抱有希望,认为等我们正式入学时一切风波都会过去。”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