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监狱署10月将推出无人看管的远程探监系统,这个自主化系统新增人脸识别、情绪分析、侦测手机使用等功能,增加探监效率同时让囚犯能更方便地与家人保持联系,强化家庭纽带,协助囚犯重返社会。
新加坡监狱署与黄丝带新加坡于星期二(4月15日)联合举办常年工作研讨会,并在会上宣布两机构将进一步通过科技应用与社区合作,持续降低重犯率。
研讨会展示了多项即将在监狱署推广的新科技。其中一项是监狱署与内政科技局合作开发、预计2025年10月起在非营利机构New Life Stories场地试行设立探监仓,以推行无人看管远程探监系统。
这个最新的系统结合人脸识别、人工智能与情绪分析技术,让访客自助完成登记与身份验证,自动启动和结束视讯探访。
探监仓若出现未授权访客等 将发即时警报
系统也可以侦测到探监仓内是否有未授权的访客和有人使用手机等情况;若侦测到访客情绪异常,也会发出即时警报。
监狱署变革与技术处处长苏明坤告诉《联合早报》,监狱署每年约三分之二的探监次数是通过远程视讯方式进行,约达10万次。新系统能够省去人工身份核验等流程,只需监狱官在后端监督。提升了整体效率,也让当局能更早为囚犯提供所需援助。
新系统的一大特色,是可以通过分析双方面部变化来侦测情绪异常。苏明坤解释:“系统能够判断会面者的情绪是否过于激动,以致可能引发暴力行为,这有助于我们更早介入,提供适当的情绪支持。”
此前,囚犯有情绪波动需要主动求助,或由监狱官员透过日常观察来察觉。
为进一步方便囚犯家属探监,监狱署也将新增两个远程探监中心,分别位于义顺的新希望社区服务组织(New Hope Community Services)与加基武吉民众俱乐部。
此外,随着囚犯的老龄化,监狱署樟宜医疗中心正在试行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在病房墙上安装了智能感应器,实时监测囚犯的生命体征。
苏明坤说,从前更多依靠的是囚犯本人报告异常或监狱官巡逻,有了这个感应器后有望更快且准确地侦测异常。
杨莉明:更充分善用科技 加强囚犯改造成效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出席研讨会时说,更充分地善用科技,不仅提升运作效率,也加强了囚犯改造成效。“我们希望囚犯在服刑期间也能够持续和家人保持联系。家人是他们坚持改变的重要动力。”
监狱署今年也推出加强版的中途之家服务模式,受监管者将接受更长时间的辅导、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员进出。
黄丝带新加坡也将继续优化课程,拓展社区计划,为囚犯提供与行业接轨的培训与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