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加州起泡酒也能打上“Champagne”的标签?

新闻来源: 旅法华人 于 2025-04-07 22:14:56

在美国市场,“California Champagne”(加州香槟)随处可见的现象,可能令法国人咋舌。在法国人眼中,香槟只属于法国香槟区,是无可争议的原产地命名。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部分起泡酒却也可以堂而皇之地标注“香槟”字样。为何这种“假香槟”行为在美国并未违法?这背后有一段复杂的历史与政治博弈。

【特朗普再掀“香槟之战”】

自上任以来,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多次把“欧洲酒类征税”作为与欧盟贸易对抗的一环。他曾扬言对欧洲葡萄酒征收高达200%的关税,并宣称这将“极大有利于美国本土酒类产业”。尽管这项惩罚性关税并未最终落地,但从2025年4月起,美国对欧盟进口酒类征收20%的新关税已成事实,这令法国香槟业界倍感压力。

【“California Champagne”为何合法?】

在美国,加州出产的一些起泡酒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使用“Champagne”字样。这种标识并非简单“傍名牌”,而是被美国官方定义为**“半通用名称(semi-generic term)”**。类似的还有“Chablis(夏布利)”“Burgundy(勃艮第)”“Madeira(马德拉)”等原本应专属欧洲的地名,也常见于美国本土酒瓶标签上。

虽然欧盟与130多个国家签署协议,对“香槟”这一原产地名称实施保护,但美国并不在此列。2006年,欧盟与美国经过20多年谈判,签署了一项过渡协议,美国同意不再允许新酒商使用这些“半通用”地名,但对已有使用者则“网开一面”。也就是说,Korbel、Cook's、André等美国酒商只要不更改标签样式,就可以一直使用“Champagne”名称。

这被称为“祖父条款”(grandfather clause),是一项重要让步。正如法国里尔大学法学教授Caroline Le Goffic所说:“如果今天有个新酒商想做‘美国香槟’,那是绝对不允许的。”

【美国消费者并不在意“产区”?】

法国人信奉“风土决定一切”的酿酒哲学,而美国的酿酒文化更重视“工艺”和“风格”。在美国消费者看来,“Champagne”更多是一种代表高端起泡酒的通用概念,并不特别指向法国香槟区。加州大学地理学者Raphaël Schirmer指出:“对美国人来说,产区概念的神圣性远不如欧洲人那么强。”

【真香槟≠美香槟:定位不同,价格悬殊】

尽管有“Champagne”之名,加州香槟与法国正宗香槟并不构成直接竞争。加州的起泡酒多采用Charmat罐压法,而非香槟传统瓶内二次发酵法,品质与风味大相径庭。它们的售价也更为亲民,一般在10至20美元之间,远低于动辄50欧元起跳的法国产品。

根据Beverage Information Group的统计数据,2023年美国销量前五的本土起泡酒品牌分别是:André(270万箱)、Cook's(195万)、Korbel(126万)、Barefoot Bubbly(96.4万)和J.Roget(54.4万)。这些品牌主打中低端市场,在美国超市中极具竞争力。

【香槟保护战:从法庭到公众舆论】

尽管无法通过法律彻底杜绝“California Champagne”的存在,香槟业界并未放弃斗争。从1990年代起,**香槟行业委员会(CIVC)**便不断在美国投放广告,提醒消费者“真正的香槟只能来自法国香槟区”。

在加拿大等其他市场,美国酒商在出口时往往需要去掉“Champagne”字样,否则无法入关。这也意味着,“加州香槟”的销售主要局限于美国本土。

【瑞士“香槟村”风波:欧洲内部也不平静】

2021年,瑞士沃州的香槟村(Champagne)尝试注册“Commune de Champagne”的原产地标识,用于该村出产的白葡萄酒。这一行为被香槟行业委员会起诉,理由是违反了瑞士与欧盟之间对“香槟”名称的保护协议。最终,瑞士宪法法院判决该名称无效,支持法国香槟区独占该命名权。

 
(1)
(0)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点击二维码复制内容链接

敬请注意: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有内容违规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