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abay
在美国政府宣布实施新的进口关税后,各界普遍预测民众的生活消费将受到显著影响,物价上涨的压力或将进一步加大。面对可能到来的“涨价潮”,消费者在日常的超市或卖场采购中,更需掌握科学的购物技巧,避免不必要的开销,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今日美国报》(USA Today)近日刊文,总结了七个实用的超市省钱妙招,旨在帮助消费者提高购物效率,减少食物浪费,从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实现更精明的消费。
在通货膨胀和关税的双重压力下,即使仅仅购买鸡蛋、牛奶、蔬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长期累积下来,账单金额也相当可观。因此,掌握有效的省钱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七个建议,能帮助您在超市购物时更加理性,避免“失心疯”式消费,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超市省钱七大实用技巧:
制定详细购物清单,按需采购: 在前往超市之前,花几分钟时间检查家中的食品储藏室和冰箱,明确现有食材,并根据未来几天的用餐计划,列出真正需要购买的物品清单。进入超市后,严格按照清单进行采购,避免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分散注意力,冲动购买计划外的物品。
购物前清点库存,避免重复购买: 重复购买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支出,还会导致家中食材积压,最终造成浪费。养成定期检查食品储藏和冷藏情况的习惯,确保购买的都是真正需要的商品。
巧用商家App,提前规划比价: 许多超市和大型卖场都推出了官方App。在出门购物前,不妨先下载并浏览您计划前往的商店App,查看是否有您需要购买商品的优惠券或折扣信息。同时,也可以利用App进行不同品牌和规格商品的价格比较,提前选定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做到心中有数,省钱又省时。
App虚拟购物车,掌控消费总额: 许多超市App提供将所需商品加入虚拟购物车的功能。在实际前往超市前,您可以先在App中选择需要购买的商品,这样可以提前看到购物车的总金额,帮助您更好地控制购买数量和总预算。避免在结账时因金额超出预期而感到意外。
警惕实体店优惠陷阱,App核实折扣真实性: 在实体店购物时,各种促销信息和特价标签很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但有时这些“优惠”可能并不如想象中划算。利用商家App扫描商品条形码,可以快速核实购物车中的商品是否享有优惠价格,避免被虚假的折扣信息误导。
优先选择保质期长、用途多样的储备食材: 在补充食品储藏室时,可以考虑购买如意大利面、大米、罐头食品等保质期较长的食材。这些食材不仅易于储存,而且烹饪方式多样,方便您根据家中现有食材规划未来一周的菜单,减少食材浪费。
顺应时令购买农产品,降低采购成本: 尽量选择购买当季的蔬菜和水果。非当季的农产品通常需要额外的运输和储存成本,因此价格往往较高。购买当季农产品不仅新鲜度更高,口感更好,也能有效降低您的采购成本。
经济分析人士指出,在新关税政策的影响下,消费者更应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避免盲目跟风和冲动购物。通过提前规划、货比三家和合理利用商家优惠等方式,可以有效减轻物价上涨带来的经济压力,实现更高效、更经济的家庭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