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加州发生一起餐厅小费纠纷事件,引发华人社区热议。一名华裔女性顾客日前在圣盖博谷某中餐厅用餐,结账后支付了近两美元的小费。然而,当她准备离开餐厅时,却被服务员拦下,当众质问为何小费支付不足,要求她追加金额。
顾客的妹妹Angela透露,当时这名顾客的消费总额约为26美元(含税),原本支付了2美元的小费。服务员坚持声称餐厅规定小费应以含税金额计算,并反复大声强调该顾客付的小费金额不够,引来其他顾客关注,让当事人极度尴尬与难堪,最终不得不再额外支付了2美元。
Angela对这起事件表达了强烈不满,称自己的姐姐事后承受了巨大心理压力,甚至出现睡眠障碍及噩梦。她表示,小费本应由顾客自主决定,服务员强迫顾客补缴小费的行为实在不妥。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追讨小费的事件并非孤例。在另一家同位于圣盖博谷的中餐厅,Angela曾目睹一户华人家庭在餐后被服务员追到停车场,要求补交小费。她形容当时服务员态度强硬,给现场顾客留下非常负面的印象。
Angela表示,如今中餐厅讨要小费的行为逐渐过于激烈,相比之下,西餐厅的服务一般较周到细致,更能让顾客主动支付较高的小费。许多华人认为,新冠疫情后的通货膨胀让小费问题更加凸显,餐厅推荐的小费标准也一路上涨,从以前的15%逐渐攀升至18%甚至更高,一些餐厅甚至主动将小费加入账单中,令顾客难以接受。
此外,针对小费计算方式存在的争议,不同的支付平台和餐厅也有不同标准。有媒体指出,目前并无统一规定小费究竟是按税前还是税后金额计算,这导致了消费者与服务员之间的误解与摩擦持续增加。
有华人顾客表示,服务质量好,支付更多小费是理所当然,但不应受到胁迫,服务业应该反思自身的服务水平,而非强制顾客为不满意的服务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