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课后托管中心 为弱势儿童提供课后辅导与情感支柱

新闻来源: 联合早报 于 2025-04-01 20:59:29

由资深媒体工作者妮尔玛拉(橙色衣服)创办的River Academy课后托管中心免费为20名小学生提供课后辅导,尤其关注有学习障碍或心理需求的孩子,帮助他们掌握生活技能。 (萧紫薇摄)

放学后,宏茂桥第112座组屋楼下,一个瘦小的女孩背着书包,缓步走向课后托管中心,眼神充满期待。厨房里,50岁的唐芝嫣正准备午餐,听见女孩的脚步声,抬头微笑,温柔地问:“今天怎么样?上课还好吗?”女孩微微点头,唐芝嫣招呼她坐下,为她盛一碗热腾腾的饭菜。

River Academy是一家注册为慈善组织的课后托管中心。中心于去年成立,设在宏茂桥4道第112与113座组屋楼下,为20名住在哥本峇鲁租赁组屋的小学生提供学习空间,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成长环境,从中也帮助他们探索世界、建立自信。

中心由资深媒体工作者妮尔玛拉(Murugaian Nirmala,71岁)创办、两名工作人员唐芝嫣和尚蒂(Shanti de Mello,53岁)分别负责膳食以及指导英文、数学和科学三个科目,三人携手为20名小学生提供无偿课后辅导,尤其关注有学习障碍或心理需求的孩子,帮助他们掌握生活技能。

妮尔玛拉受访时说:“这些孩子大多来自附近租赁组屋,家庭背景复杂。父母离异、由祖父母抚养或生活在暴力环境中。”孩子们的背景各不相同,部分是学校、社区团体或警方转介的,也有家长主动送来,期望他们在这里获得成长的机会和安全的庇护。

妮尔玛拉举一对兄弟为例:“他们通过哥本峇鲁区议员郭献川介绍来到这里。兄弟俩从小生活在暴力家庭,父母离异后,小学五年级的哥哥疑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和创伤后遗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四年级的弟弟虽然没有确诊,但也有情绪困扰。”

尚蒂(左)在课后托管中心教导数学、英文和科学。接受托管服务的一对兄弟(背对镜头者)放学后来到中心用餐时,尚蒂与他们交流,关心他们早上在学校情况。(萧紫薇摄)通过艺术疗法助孩子学习情感表达

这对兄弟自River Academy成立以来,便开始接受妮尔玛拉的指导。从最初的不愿沟通,到现在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从挑食、拒绝吃蔬菜,到如今愿意尝试新的口味。尽管仍需要耐心的引导和提醒,但他们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

妮尔玛拉深知,这些孩子情感脆弱,缺乏安全感。“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当孩子感受到关爱时,他们才愿意倾听、学习、逐步成长。”她强调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陪伴、关爱和引导。

“我们通过艺术疗法帮助孩子们表达困惑,教他们设定界限、管理情绪,并理解行为后果。”她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建立信任和自信,而非惩罚。

与家长沟通仍面临挑战 因抗拒新教育方式

除了学业支持,中心还与学校合作,协助并确保孩子们完成作业。但与家长的沟通仍有挑战,许多家长因生活压力,抗拒新的教育方式。妮尔玛拉说:“我们先改变孩子,当家长看到进步时,他们自然愿意合作。”

她回忆自己在慈善团体“Child at Street 11”早教机构的23年经验,并指出弱势家庭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缺乏优质的课后托管资源。因此,River Academy不仅是课后托管中心,更是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与文化熏陶的成长空间。

“我们不一昧追求成绩,而是帮助弱势家庭的孩子建立梦想和行动力。”

望通过筹款或与义工团队合作 为孩子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中心希望通过筹款或与义工团队合作,带孩子们走出中心,到滨海湾花园、美术馆等地,激发他们的创意与灵感。同时,中心也在寻求更多合作伙伴,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尽管资源有限,中心大部分的经费用于孩子们的膳食,活动场地由郭献川协调筹款,家具由邻里捐赠。妮尔玛拉坚信,健康饮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

自成立以来,River Academy的资金主要来自善心人士和基层组织的捐助。为了持续运营,中心每年需要筹集至少8万元,2025年计划筹集7万7000元。当前资金只能维持三个月,中心急需更多善款支持,保障运营,并为更多孩子提供成长机会。有意捐款或合作的团体,可到River Academy网站了解详情:https://www.riveracademy.org.sg/。

 
(0)
(0)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点击二维码复制内容链接

敬请注意: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有内容违规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