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前的今天,BBC的《Panorama》节目播放了一期3分钟的短片,讲述了一个“丰收”的故事。
经历了一个暖冬,会吃农作物的“意大利面象鼻虫”几乎消失殆尽,又是一个丰收年。一瑞士南部的家庭欣喜不已,从自家树上收获了大量的意大利面。
伴着BBC主持人低沉浑厚的伦敦腔,镜头展示了一家人如何采摘、晾晒意大利面的景象。
之后节目还一本正经地教观众:如果您也想种出完美长度的意大利面,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培育种子......
(节目截图)
想必大家也看出来了,这是BBC跟观众开的愚人节玩笑。
以前《Panorama》的摄影师在奥地利上学,老师嫌同学们太笨,笑骂说“就算跟你们说意大利面是树上长的,你们也会信”,摄影师记住了这句话,工作后真把这个笑话拍了出来。
没成想,奥地利老师一语成谶——因为不少英国观众真信了......
在50年代,意大利面并没有进入英国日常餐桌,许多观众真的以为意大利面是一种农作物,摘了晒晒就能吃,毕竟他们看到的是“spaghetti”,不像中文一样有“面”字作为提示。
(“晾晒意面”)
隔天,据说有好几百位观众给BBC打来电话,聪明一点的在问这事是不是真的;笨一点的干脆是问“该怎么种自己的意面树”......
BBC也够坏的,跟人家回复:“把一根意大利面条插番茄酱里,然后期望一切顺利。”
几十年前,每年愚人节到来,各大媒体通常都会跟观众开一些无伤大雅的愚人节玩笑,一起来看看吧~
1962年4月1日,瑞典国家电视台播出了一个5分钟的特别节目。
节目组找来一位“技术专家”,他西装革履,不苟言笑,看着就一副很靠谱的样子。
(节目截图)
这位“技术专家”对许多物理现象侃侃而谈,比如什么光、棱镜、双缝干涉实验......
说这些是为啥呢?因为“最近研究人员发现,只要在黑白电视屏幕前放置一个细网,光线就会弯曲,图像看起来会是彩色的”。
而且,这不需要你去买什么特殊的物理材料,只要一只尼龙丝袜就可以。专家表示,只要剪开一只丝袜,用胶带贴到电视屏幕上,就能看到彩色了。
不过专家也提醒说,你必须坐到“恰好正确的位置”,可能还需要前后移动头部来“对齐色谱”,才能真正看到效果。
(节目截图)
当年瑞典就这么一个电视台,民众说信就信了。
据报道,不少瑞典人表示表示记得当年父母在屋子里四处寻找尼龙丝袜,盖在电视机上,脑袋左摇右晃.......
同样神经的还有英国《卫报》。
1977年愚人节,《卫报》发表了一篇长达7页的特别报道,介绍了某个印度洋的小国,“圣塞里夫”。
当然,这个地方是不存在的。
(“圣塞里夫”地图)
为啥这么长呢?其实《卫报》本打算只写一页,毕竟是玩笑,也不好太过了;但后来他们意识到,写长篇一点可以在侧边刊登广告,为报纸带来更多收入。
就这样,一帮神人编辑愣是编了7页出来,把“圣塞里夫”的历史、地理、政治、工业、文化都写了一遍,使其成为《卫报》当时发表过最长的特别报道。
(整整7页的特别报道)
这7页里细看能看出不少彩蛋,比如“圣塞里夫”,San Serriffe,衍生自“Sans-serif”,意思是“无衬线字体”,是一个印刷梗。
还有一篇介绍当地文化的文章说,这里原本还有个土著民族,叫“Flongs”。
而“Flong”是铅版印刷过程的一部分,是一种纸模,所以还是个印刷梗......
(Flong,示意图)
再看圣塞里夫的地图,这不就是个分号嘛......也是个印刷梗。
(实际圣塞里夫就是个分号)
其实,在7页的报道中出现的大部分人名地名,都是一些字体名的演变,比如文章中提到过“Hispalis上校”、“Minion将军”,实则都是字体。
(Hispalis字体)
(Minion字体)
不过这种印刷梗,哪怕时至今日,应该也只有部分设计师朋友看了能会心一笑,当时的民众很少能有看出来的,愚人节笑话大获成功。
最终,《卫报》收到了数百封读者来信,许多人声称“我去圣塞里夫旅游过,那景色真不错”。最离谱的一封信声称自己来自“圣塞里夫解放组织”,批评《卫报》文中的亲政府倾向.......
最搞笑的是,此刊发表不久后,真有许多民众去旅行社报名“圣塞里夫之旅”,但世界上哪有这地方?《卫报》的主编因此收到了不少旅行社和航空公司的投诉,因为旅客根本不相信.......
不过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搜索引擎的出现,一些很明显的谎言——比如意面树、不存在的岛,已经很难骗到任何人。
媒体们大多开始转向一些难以验证的小玩笑,比如2014年时,苏格兰独立公投成为英国焦点,《卫报》发文称如果苏格兰独立,将改成右侧行驶。
(原报道)
再比如2015年英国大选,《太阳报》把当年的工党领袖Ed Miliband头发P成了金的,说他这是为了模仿鲍里斯的一头金发......
(原报道)
显而易见,网络时代的愚人节玩笑就没那么好玩了——尤其是玩笑还很可能遭到错误传播,成为谣言。
2021年3月下旬,不少外媒开始集体报道一则消息,即“大众准备改名”,从“volkswagen”改成“Voltswagen”,Volt就是伏特,寓意着大众准备走上电动车赛道......
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但不知为何提前泄露给媒体了。一众媒体还以为是真事儿,很快又不得不发文澄清。
玩笑的效果完全没达到,把自己愚了。
(“大众要改名”)
再加上近年来AI的兴起,制造谣言的成本早已接近于零,而新闻的真实性已越来越成为敏感话题。
时至今日,几乎已经没什么媒体再凑愚人节的热闹,取而代之的是众多品牌的愚人节噱头,细看无非营销二字,再难让人津津乐道,不提也罢。
最后,借用斯旺西大学媒体学教授Richard Thomas的一段话来收尾吧:
“国家最受信任的广播和新闻来源能如此大张旗鼓地戏弄观众,以至于我们70年后还记得此事的日子,大概已经结束了。”
“新闻固然应该真诚、可信,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快乐的新闻往往很珍贵,所以不得不说,还是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