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天气越来越热提高了植被失火的风险。本地过去三年来植被失火案逐年增加,单是去年共180起,是四年来最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发生在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范围以外,说明在无例行监控的角落亟须民众自觉防火。
根据新加坡民防部队提供给《联合早报》的数据,在本地,2024年发生180起植被失火案,比2023年的133起和2022年的106起,分别高约35%和70%,也高于2021年的179起。2020年则有194起。
植被火患导因 随意丢弃烟头和无人看管点燃物
民防部队说,植被火患常见的导因包括人们随意丢弃烟头,以及无人看管点燃物。
公园局受询时说,过去三年,本地的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不曾发生火患。至于一般公园和花园,唯有淡滨尼生态公园在2023年10月有一处草丛失火。
应避免在草地等有植物地方吸烟
不过,当局强调,在极度炎热且干燥的天气条件中,植被是可能失火的,公众应避免在草地等有植物的地方吸烟。
在本地,绿色空间只允许在指定的露营和烧烤处使用明火,而且必须有人看着火源。公园局人员也会巡查易发生火患的热点区,并在干旱时期对吸烟和未经授权的焚烧行为加强执法。
公园局从2023年2月起,已在武吉班让和宏茂桥启用森林火灾检测系统。这个系统配备摄像机,旨在连续监测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超过2000公顷的树林。如此一来,便可在旱季更及时部署所需的灭火资源,也可减少林区的巡逻人力。
自然保护区也划出防火隔离带,以防万一失火可减缓火势蔓延,倒下的朽木枯枝也会定期清理,以减少可燃物。
为加强应对植被火患的能力,公园局也与民防部队等相关机构展开联合演习,必要时新加坡空军部队还可出动契努克直升机协助,用民防部队的直升机斗(heli-bucket)进行高空灭火。
学者:天气更干燥炎热或造成植被火患增多
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助理教授罗翔中说,植被失火的三大因素包括人为或自然的点火源、有干生物质充作燃料,以及炎热干燥且多风的环境条件助长火势。
他指出,本地过去三年植被火患逐年增加,但单靠三年的数据难以分析和总结出有关趋势,加上民防部队针对植被火患规模所披露的信息有限,要确切研判是否与气候变化有关有挑战性。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地球观测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严鸿霖副教授受访时说,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加上印度洋西侧海面温度逐渐比正常情况高(称为“正偶极”),导致本地天气变得更干燥和炎热,这很可能是植被火患近年增多的原因。
他也认为,较难断定植被失火增加一定是气候变化所致。“但气候变化确实会增加植被失火的可能性,因为持续升高的气温对植被失火提供了有利条件。”
2024年是本地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平均气温28.4摄氏度。去年全球升温幅度相信也首破1.5摄氏度。
本地不太可能上演洛杉矶火灾
今年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野火肆虐,干燥的植被和强风等环境条件为火势助威,一发不可收拾,直至2月初才完全受控。这场洛杉矶历来最具破坏性的火灾,烧毁1万5000多公顷的土地,面积相当于2万1000多个奥林匹克足球场,近2万栋建筑物损毁,超过20万人被迫撤离。而韩国也在3月底爆发历来最严重的山林野火,烧毁范围约为新加坡面积的三分之二。据传,火势怀疑是有人清理墓地时无意中点燃的。
美国加州的洛杉矶今年初发生了当地历来最严重的林火,烧毁1万5000多公顷的土地,干燥的植被和强风等环境条件相信助长野火,火势直至2月初才全面受控。(法新社)
罗翔中说,洛杉矶火灾的导因尚未查明,但破坏力这么大的因素很明确——降雨量不足使植被干枯,为野火提供充足的燃料,后来又出现强劲干燥的圣安娜风,使火势进一步加速蔓延。
“这种情况不会在新加坡发生,因为我国的电力基础设施和土地的管理谨慎,民防部队也有能力迅速监测和控制火势。此外,新加坡的天气较潮湿,即使在旱季,降雨量也比洛杉矶的雨季高。”
严鸿霖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加坡可能出现如同洛杉矶的火灾,但倘若我国同时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和印度洋正偶极子的影响,再加上出现可助长火势蔓延的风向,较大规模的林火还是可能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