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车的高压电无声、无味、无影,但汽车维修师廖一提却几乎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
廖一提(53岁)在本地最大德士公司康福德高旗下的康福德高工程公司(ComfortDelGro Engineering)工作了30年,目前是车间主管。随着电动车在本地普及,他车间的65名员工,每天除了维修保养约80辆传统内燃式引擎车辆外,还要处理八至十辆带着几百伏高压电的电动车。
“电动车比传统车更环保,但在维修保养时要随时留意高压电,即使在修理车内的冷气系统时,也不能大意。”
他在2022年参加康福德高工程学院提供的全国电动车专员安全培训课程,在法国籍培训师德沃(Tony Devaux,45岁)的指导下,一周内完成了56个小时的理论、实践培训课,并通过考核。
德沃曾在法国修读电单车工程,拥有维修电单车赛车的丰富经验。他2014年来新加坡后,作为技术顾问参与了克兰芝KF1卡丁车赛道的建设,他也看好本地电动车市场的发展前景,自费到中国电池巨擘宁德时代在泰国的培训基地,接受电动车相关的专业培训。2022年11月,他加入康福德高,开始从事电动车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德沃和廖一提为解释电动车维修过程,向记者展示了电动车的操作系统,在密密麻麻的零件中,带有高压电的部分都用了橙色材料,非常显眼。维修前,技师须通过专用接口导出电动车内的数据,然后用专用检测仪一步步排查故障。维修时,为了确保安全,技师有时还要穿戴绝缘手套、绝缘服等装备——这些操作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培训课程的一部分。
过去两年,康福德高工程学院每年培养200多名学员,他们有像廖一提那样从维修传统车转向维修电动车的从业人员,有的则是电动车的爱好者。
本地电动车维修人才短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助理系主任(研究)李浩天副教授受访时说:“新加坡目前可能正面对或将面对电动车维修技师短缺的问题。”
他解释,电动车维修技师要面临不少挑战:传统内燃式引擎车仅带12伏安全电压,而电动车的电压一般从400至800伏不等,今后的车型还可能会更高;电动车常用的锂电池有失火的可能;技师还需要掌握电源系统和软件操作系统,以及不同国家和不同充电标准等专业知识。
李浩天认为,传统汽车维修技师转向维修电动车会遇到困难,可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转换过程。另外,目前电动车市场的保养维修需求量存在不确定性;一些电动车生产商提供给用户的技术资料并不完整,这都会增加转型的难度。
南大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副院长(学生)利景豪副教授受访时说,本地工程师普遍不足,电动车工程师也不例外,尤其是当国家制定了2040电动车加速发展的远景目标后,人才紧缺的问题更突出了。
政府的愿景是到2040年时,所有车辆都用清洁能源。陆路交通管理局计划最迟在2030年实现半数公共巴士电动化的目标;到2040年,所有公共巴士采用更洁净的能源驱动。根据陆交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本地共有2万6225辆电动车,比2023年的1万1941辆增加超过一倍。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动车的各类需求,除了康福德高工程学院,义安理工学院、工艺教育西区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职总恒习等机构也提供电动车相关知识的培训。
职总恒习受询时说,他们和中国电动车品牌比亚迪从2023年3月起,合作开设了全国电动车专员安全培训课程。过去两年,两家机构每年为超过250人提供培训,预计今年的人数将会上升。
汽车修理厂员工 望转行到电动车行业
职总恒习的学员大多是汽车修理厂的员工,或是希望转行到电动车行业,以及对电动车感兴趣的人。学员常遇到的问题包括:不少汽车修理厂员工平日以说华语为主,在培训中会遇到语言的障碍;学员平时工作忙,抽不出时间上课;学员专业背景不同,有的甚至对汽车维修“零基础”,接受能力也不同。
新能源集团属下的充电业者SP Mobility受询时说,公司为员工提供系统性在职培训,内容除了工程技术、安全使用、充电设备网络操作和管理、软件和数据分析,还包括电动车的基础知识,以及充电桩的安装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