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分享了不少极端的饮食案例,比如有人三年只吃水果,也有人坚持纯肉饮食,顿顿大牛排。这些方式虽然引人注目,但毕竟太剑走偏锋,不符合大多数人的日常习惯。
那么,如果对比两个相对正常的饮食习惯——吃脂肪和吃碳水,到底哪个更健康?
最近英国一项实验或许能给出答案——研究者找来了一对基因相似度高达99%的同卵双胞胎,而结果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1
为期12周的实验
这项由伦敦国王学院科学家主导的研究,主角是一对堪称"人体对照组"的同卵双胞胎——雨果和罗斯·特纳。这哥俩在Instagram上坐拥2.5万粉丝,平时就爱挑战各种健康实验,这次直接拿自己的肠胃当起了"实验室"。
在为期12周的实验中,这对双胞胎堪称科研界的模范生:他们每天固定摄入3500大卡,包括三顿正餐(2500大卡)和两顿零食。为了避免极端化,他们的饮食差异被控制在500大卡以内——这个设计很聪明,既保证了对比性,又不会让参与者太遭罪。
唯一的区别是:雨果选择了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他从橄榄油、黄油、坚果、鸡蛋和牛油果等高脂肪食物中摄取大部分的卡路里。而罗斯则开始吃更多的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比如意大利面和米饭,并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
此外,训练计划也高度同步:家用健身器材轮番上阵,有氧力量交替进行,每三天休息一次。这种"复制粘贴"般的实验设计,简直是把人体当成了精密的对照实验仪器。
不过最有趣的还是两人的适应过程。雨果刚开始戒肉时简直度日如年,尤其是对奶酪的思念之情堪比失恋。但三周后他居然爱上了新饮食,不仅血糖更稳定、精力更充沛,还意外收获了降低的胆固醇和减轻的体重。
反观罗斯,虽然保持了往常的活力,但训练状态时好时坏,更让他震惊的是:原来自己平时不知不觉吃了那么多加工食品!这个发现恐怕比实验数据更让他扎心。
2
实验结果如何
实验结束后,体检数据带来了不少惊喜。
高碳饮食的罗斯增加了1公斤肌肉,同时减掉了0.9公斤脂肪,内脏脂肪比例也有所下降。而高脂饮食的雨果虽然肌肉增长更明显(+3公斤),但脂肪仅减少0.27公斤,内脏脂肪不降反升。
内脏脂肪被医学界称为"隐形杀手",它包裹着重要器官,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这个发现让研究人员格外关注,因为雨果的内脏脂肪从11.4%上升到了12.6%,虽然幅度不大,但趋势值得警惕。
在运动表现方面,结果更加耐人寻味。力量训练中,两人不相上下;但在有氧耐力测试时,差异就显现出来了。在跑步机测试中,罗斯像装了永动机般持续奔跑,而雨果40分钟后就明显吃力。通过耳垂采血检测发现,雨果的血乳酸值快速上升,这说明他的有氧代谢能力在实验期间有所下降。
除了客观数据,两兄弟的主观感受也大相径庭。雨果坦言,高脂饮食让他整天都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每天吃6顿还是饿得慌。"他把这种感觉形象地比喻为"玩热量俄罗斯方块"——还没吃几口就卡路里爆表了。更让他困扰的是饮食的单调性,以及能量水平的不稳定。
相比之下,罗斯则享受着高碳饮食带来的饱腹感和稳定能量。不过他也承认,偶尔还是会馋高脂肪食物,实验期间要靠黑巧克力来解馋。有趣的是,实验刚结束,罗斯就迫不及待地啃起了奶酪,看来再严格的实验也战胜不了人类对美食的本能渴望。
最让科学家意外的发现来自肠道菌群检测。按理说,雨果的素食应该有利于菌群多样性,但结果恰恰相反——两人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都下降了,雨果的下降更为明显。这可能说明,突然改变饮食习惯,即使是向更健康的方向改变,也可能对肠道微生态造成冲击。
3
请不要盲目跟风
拉夫堡大学运动生理学家Steven Harris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指出一个关键发现:虽然两兄弟的心血管和代谢健康都有改善,但他们的运动表现却呈现出明显差异。
Ross采用的低脂高碳饮食让他在整个12周的训练中都保持着充沛的精力,而不仅仅是最终测试时才显现优势。这种持续的能量供给,使得Ross的小腿力量提升了近40%,负重能力也增加了20公斤——这些实实在在的训练成果,为高碳饮食的支持者提供了有力证据。
长期以来,碳水化合物在各种流行饮食中饱受诟病,但这个实验似乎要为碳水"平反"。Harris特别强调:"实验结果表明,对碳水化合物的妖魔化可能是不公平的。"当Ross在高强度训练中展现出持续优势时,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也许问题不在于碳水化合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选择和搭配它们。
然而,作为严谨的科学家,Harris也指出了实验的局限性。由于样本量太小(仅有一对双胞胎),无法得出哪种饮食绝对更好的结论。这种审慎的态度提醒我们:在营养学领域,个体差异永远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Harris的建议很务实:"普通人应该找到让自己感觉最好、能为生活方式提供能量的饮食平衡,而不是盲目复制所谓的'最佳'饮食方案。"
此外,实验还揭示了一个运动营养的重要原则:饮食选择应该配合运动强度。Harris解释道:"如果你要进行高强度训练,体内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储备,表现通常会更好。"这一观点得到了两兄弟的认同,他们表示未来会根据活动类型调整饮食——高强度活动前增加碳水摄入,而低强度活动则选择高脂肪饮食。这种灵活变通的策略,远比刻板地坚持某一种饮食方式更为明智。
在生酮饮食、Whole30等限制性饮食大行其道的今天,这项实验提供了难得的反思素材。Harris虽然没有直接批评这些流行饮食,但他的建议已经表明了态度:与其极端限制某类营养素,不如注重整体平衡。
毕竟,当Ross和Hugo在实验结束后最渴望的是一块披萨时,这提醒我们:饮食不仅是营养的摄取,更是生活乐趣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在最后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各种饮食建议。与其盲目追随某种饮食潮流,不如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毕竟,健康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道需要智慧来解答的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