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6时,天色未亮,密集的枪声打破宁静。我国西部森林深处,约800名军人忙着“冲山”,后来还出动直升机空降增援,经过四小时的行动,最终成功占领“目标”。
这是新加坡陆军部队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为提高“英勇标志”(Valiant Mark)演习难度,星期三(3月26日)在最近开幕的新加坡武装部队军训城(SAFTI City)进行的一场联合攻坚训练。
第27届“英勇标志”演习从3月17日至26日举行,约600名来自我国陆军第七步兵旅和第三精卫营的人员,以及约2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东南亚轮驻部队(MRF-SEA)人员参与。
星期三上午,新加坡陆军部队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军训城进行演训,双方组成的联合特遣队在建筑物之间移动,美军人员(左一)抛出烟雾弹作为掩护。(谢智扬摄)
星期三上午在军训城进行的行动,也为今年的“英勇标志”演习画上句点。本地媒体星期三清晨也受邀来到军训城,观察演习的部分环节。
我国第三精卫营指挥官法筎中校(Mohamad Fahrul Bin Saaid,36岁)在演习中担任联合特遣队指挥官。他受访时说,演习前,两军在短短24小时内完成了排级(platoon-level)联合编组与训练,并共同制定攻击和夺取城市目标的计划,最终顺利完成营级(battalion-level)协同作战任务。
他说,训练一个营的兵力执行这类任务,通常需时一年到两年,两军这次却能在两周内克服挑战,按时完成任务,这令他感到非常自豪。
胡迪少校:了解彼此文化是重要因素
负责美方演习规划工作的胡迪少校(37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两军策划演习的方式不同,因此了解彼此文化是重要因素。但他也说,双方有许多共通之处,使得演习筹划比预期更为顺利。他说,两军在城市作战环境中的战术和程序交流,让双方人员获益良多。
我国陆军第三精卫营指挥官法筎中校(左)在本次“英勇标志”演习中担任联合特遣队指挥官。胡迪少校(右)是负责策划美方演习事务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人员。(谢智扬摄)
谈及这次演习的意义,胡迪说:“轮驻部队在中东中央司令部服务近20年后,我认为现在是时候重新向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盟友与伙伴介绍美国海军陆战队。”
他补充说,演习期间,他观察到即使大部分美军士兵已经就寝,新加坡士兵仍在办公室处理公务、回复电邮和短信,这种积极态度让他印象深刻。
首次参加“英勇标志”演习的全职国民服役人员伊姆兰中士(Mohammad Imran Aron Mikael Donnet,20岁)告诉《联合早报》,两军士兵展现出团队精神,彼此鼓励完成任务,让他觉得这次参与非常有意义。
新美两国军人针对各自武器——新加坡SAR 21步枪和美国M27自动步枪相互交流,学习操作。(国防部提供)
除了军训城的演训,约150名新美人员上星期五(21日)也在义顺靶场,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史密斯上将(Eric M. Smith)也于上星期六至星期二(22日至25日)访问我国。他星期一(24日)会见我国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武装部队总长孟耀诚海军中将,以及陆军总长蔡德贤准将,并参观军训城。
军训城位于旧蔡厝港路,3月19日正式开幕。首阶段军训区已于去年10月启用。根据美方发布的消息,美国海军陆战队东南亚轮驻部队是首支在军训城训练的外国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