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最幸福国家排行榜上,美国排名第24位。美联社
根据2025年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美国在全球最幸福国家榜单中的排名已降至第24位。这份报告由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牛津大学幸福研究中心和联合国永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联合发布,分析了全球幸福与快乐的趋势。报告特别关注了友善行为与社区期望,指出善行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做善事带来更大快乐
《世界幸福报告》强调,全球约70%的人口在过去一个月内至少做过一件好事。报告的共同作者之一,张博士(Felix Cheung)表示,这个数字相当高,意味着每10个人中有7人参与了某种善行。研究还表明,尽管新冠疫情期间的善行有所增加,但即便现在,这一趋势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
盖洛普董事总经理利维(Ilana Ron-Levey)指出,证据表明,无论是捐款、做义工还是参与其他形式的小善行,都能显著提升个人和社会的幸福感。而这一点或许能帮助美国提升其在全球幸福榜单中的排名。
捐赠与共享带来的幸福感
《科学》杂志曾刊登一项实验,研究人员给大学生小额现金(约2至5美元),让他们选择是花在自己身上还是花在他人身上。结果显示,那些将钱花在他人身上的人,比花在自己身上的人感到更高的快乐。阿克宁博士(Lara Aknin)解释道,慷慨不仅有助于个人幸福感,还能促进社区内的连结。
同理心偏差与幸福感
尽管人们普遍做善事,但他们对他人的仁慈行为却持悲观态度。研究发现,很多人低估了陌生人或他人帮助自己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同理心偏差”。例如,虽然美国人普遍认为丢失的钱包不会被陌生人归还,实际上约三分之二的钱包都会被送回。阿克宁指出,过低的期望值会影响我们与他人互动的方式,从而减少个人的幸福感。
如何改善社会信任与幸福感
好消息是,“同理心偏差”是可以减少的。张博士提到,虽然我们不应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但如果能培养对社会的信任,并给予陌生人更多的善意期望,我们的幸福感将大幅提升。阿克宁也指出,当人们冒社会风险时,他们对他人善意的看法会有所改善,并且能更好地感知他人的积极回应。
建立社区连结,减少孤独感
报告还提到,孤独感与幸福感息息相关。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独自用餐,这表明他们与他人失去了联系,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幸福感。利维(Zach Chatham)解释道,独自用餐的人比例已大幅上升,约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表示自己曾在前一天独自用餐,较2003年增加了53%。这一趋势反映出社群连结的丧失,而这正是影响美国人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芬兰和其他北欧国家因其强大的社区连结而在全球幸福排名中名列前茅,正是这一因素帮助它们成为最幸福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