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码孪生”港口建成 首批用户今年下半年展开试验计划

新闻来源: 联合早报 于 2025-03-25 20:50:33

由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和政府科技局开发的“海事数码孪生”港口建成,首批用户将在今年下半年展开试验计划,之后再逐步扩大至整个行业。参与构思和建造这个虚拟模型的人员包括科技局智慧城市科技司助理司长贺远杰(右起)、海事局开发和创新(技术产品化和运作)副署长甘英豪,以及新加坡海事研究机构副执行长纪志玲。 (唐家鸿摄)

我国的“数码孪生”港口建成,通过一个屏幕就可掌握海底、海平面和海水上方的活动。除了有助部署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模拟不同场景包括燃料泄漏,更好地制定应急方案。

首批用户将在今年下半年展开试验计划,之后再逐步扩大至整个行业。

律政部兼交通部政务部长穆仁理星期一(3月24日)在第19届新加坡海事周开幕仪式上致辞时说,我国海事业近年来发展顺遂,但前方却是乌云密布。

“全球贸易受到地缘政治的压力,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区域内的竞争也愈加激烈。潮起潮落,贸易流动不一定得经过新加坡。”

穆仁理说,为继续支持全球海事社群的发展,我国将聚焦三方面。一是推进海事创新和数码化,以改善港口运作,降低成本;二是成为领先的替代燃料加注中心;三是培养人才。

当中,由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和政府科技局开发的“海事数码孪生”(Maritime Digital Twin)港口,已复制我国水域的锚地、泊位和码头等,有助提升航行安全、运作效率和环境可持续。这个虚拟模型综合船舶、港口和环境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和预测分析优化港口运作和海事服务、改善能源效率和减少排放。  

穆仁理说,数码孪生港口提供一个平台共享信息,利于开发一些工具,提高港口效率,及加强海底、海平面和海水上方安全。例如,它可模拟不同场景,演算物质扩散的情况,为安全加注替代燃料如甲醇(methanol)和氨(ammonia)等制定标准作业程序。

其他用途可包括远程监测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的作业,以及实时显示船舶活动的状态,协助海事服务供应商更好地规划和部署资源,进而缩短船舶的周转时间。

为保障信息安全,数码孪生港口的用户初期只能在海事局管理的设施,通过内联网登录系统。

穆仁理指出,我国未来还可通过绿色和数码航运走廊,将数码孪生港口的功能扩展至其他国家和港口。

劳资政三方也持续检讨现有条例,尽可能简化程序,协助海事业者降低商业成本,提高效率。例如,信用风险较低的公司如今可豁免支付保证金和银行担保。截至去年12月,约480个开票方因此节省约49万元,促进超过1530万元的资金流动。

穆仁理说, 随着海事脱碳势头加快,我国也积极采取措施,支持业界采用不同的燃料,让新加坡成为领先的替代燃料加注中心。

他指出,海事局和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在本月初公布新的甲醇加注技术参考,本周会宣布一套指导原则,协助开发和运营电动接驳船的充电和电池更换系统。海事局将在今年较迟时候,推出加注氨的新标准。

第19届海事周吸引来自近80个国家的超过2万名参与者,包括政府官员、港务局代表、业界领袖和海事从业员。

 
(0)
(0)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点击二维码复制内容链接

敬请注意: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有内容违规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