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商研究运来氢燃料 本地建筑业有望增添绿能选项

新闻来源: 联合早报 于 2025-03-23 20:57:12

建设局专科学院举办的技术交流会上展示一台电动履带式起重机(crawler crane),去年8月引进新加坡后,已在建筑工地投入使用。 (唐家鸿摄)

日本建筑商大林组正在研究把氢燃料运送来新加坡的可行性,如果证明可行,本地建筑业有望在两三年后,新增绿色能源选择。

大林组(Obayashi Corporation)技术研究所所长小野岛一星期五(3月21日)在建设局专科学院举办的技术交流会上,同与会的约100名建筑承包商及发展商分享公司在采用与发展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经验。大林组是日本大型建设公司,在新加坡设有分公司,参与多项本地建筑工程。

小野岛一指出,建筑工地使用大量柴油,像是翻斗卡车、挖掘机和其他建筑机械设备,要如何改用绿色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是大林组关注的课题。

大林组在新西兰同当地的地热能开发公司合作,投资利用地热来生产绿氢(green hydrogen),氢气生产厂于2021年12月开始运作。合资公司今年1月宣布,成功通过海运,把绿氢运送到约2000公里外的南太平洋群岛斐济。

小野岛一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大林组目前正着手研究,把绿氢从新西兰运送到日本和新加坡,当中存在一些挑战,包括以何种形态运输绿氢。

长途运送绿氢以三方式为主

他解释,目前市场上长途运送绿氢主要有三种方式,最常见的是加压后的液态氢。第二种方式是利用储氢合金(hydrogen storage alloy)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与氢气反应,形成金属氢化物(metal hydride)以储存氢气。

第三种方式则是让氢与甲苯反应生成甲基环己烷(methylcyclohexane,简称 MCH),这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为稳定液体,便于运输。

除了确保绿氢能顺利从一个港口运送到另一个港口,更关键的是抵达后能安全无虞地送达建筑工地的“最后一里路”。这当中涉及有关当局的管制规定,须进一步研究。

本地建筑工地是否适用 须考虑成本和环保因素

氢燃料是否适用于本地建筑工地,也得考虑成本和环保因素。氢燃料本身是绿色能源,但运输过程会产生碳排放,抵销后是否仍具明显环保效益,有待进一步计算评估。

大林组估计,如果研究顺利,证实运送绿氢到新加坡,并在工地使用是可行的,本地建筑承包商最快能在两三年后把绿氢列为选项。

建设局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每场交流会的主题不一,但同样旨在鼓励本地建筑业创新与转型。

在星期五的技术交流会上,建设局副局长陈志杰鼓励与会的建筑承包商申请节能津贴(Energy Efficiency Grant),减轻购买节能建筑机械与器材的负担。

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去年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国家发展部开支预算时宣布,政府把节能津贴扩大至包括建筑业在内的其他领域。

节能津贴于12月底开放给建筑业申请,至今收到超过30份申请。陈志杰告诉《联合早报》,期待有更多建筑承包商递交申请。

除了相互分享绿色建筑技术和经验,交流会也展示数种节能建筑机械与器材,如电动挖掘机、电动装载机和电池储能系统等。其中一台电动履带式起重机(crawler crane)是本地首台,去年8月引进新加坡后,已在建筑工地投入使用。

 
(0)
(0)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点击二维码复制内容链接

敬请注意: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有内容违规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