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半年的2025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以下简称“大阪世博会”)离开幕已不到一个月。位于人工岛梦洲会场的主建筑巨型木制环状廊道建筑“大屋根”(大屋顶)(RING),疑受海水侵蚀,部分土墙崩塌。

先不说是为了追开幕日期紧赶慢赶出来的工程,这个木质架构在上月,为了整体效果达到海陆空的效果而注入海水后,建筑物底部的实土护墙结构,被海水侵蚀局部崩塌,分别出现120米和480米的侵蚀,让人不免担心这座耗资约16亿元人民币的建筑很可能是个豆腐渣工程。



顶着压力,这座原本是位于大阪垃圾填埋场的人工填海岛上,崛起“大阪世博会梦洲会场”,其实初衷也是寄托着大阪市民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但现在又因为坍塌再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筹办世博的日本国际博览会协会解释称,应该是因为近期强风导致海浪较高,导致的内侧和外侧护墙部分坍塌,是意料之外,但其下方的地基并没有受侵蚀影响,所以安全性没有问题,将研究用碎石覆盖护墙来应对。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质疑安全性和稳定性。身兼国际博览会协会副会长的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也现身表示即使未有构成安全问题,仍希望适当地处理。

要知道,目前大阪世博会的造价预算早已超预期的至少两倍,加上入驻参加世博的国家也并没有达到预期,这从头到尾一直是亏本的买卖,但为大阪世博能够顺利开幕,日本打肿脸也要坚持充这个胖子。

“大屋根”建筑面积逾6万平方米,原本还足够被吹捧一番,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据悉设计灵感源自日本传统木结构工艺“贯”,清水寺就是这个结构特点。建筑外形的圆环代表着和谐,是对日本历史村落布局的一种现代化诠释。在日式传统村落中,以中央的公共空间和自然元素为核心,四周民居多以环形布局,寓意所有位居环内的国家“同处一片天空之下”的美好愿景。就在本月初建筑面积逾6万平方米刚刚被吉利斯认证为世上最大的木造建筑物。

看上去很美好,可设计的理念上似乎又脱离了一些现实。
这个“史上最贵木棚”,反对批评者的评论也个个都很有道理:
“密集网格遮挡了90%自然光线,部分区域需全天候人工照明,增加了40%能耗。”所以所谓的环保节能在哪里呢?
最关键的是木结构的防火与耐久性,木材在潮湿气候下的膨胀率高达5%,可能导致结构变形。维护成本是传统钢结构的3倍。遇到火更是付之一炬。如果那样的话,别谈什么环保了,真的就是资源的浪费。
究竟这个木质架构的建筑命运如何,也只能用时间来鉴定了。

中国馆效果图 源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实景(内)源自新华社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实景(外)源自新华社
世博将于下月13日开幕,到时候在日的华人华侨朋友们可以去看看我们的中国馆,中国馆建筑外观取形于中国传统书简长卷,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目前已经完工。相信会带来不少惊喜,让各国参观人民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