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医时期察觉不少行政工作可由科技代劳,原是中医师的王彦淳(31岁)决定投身数据科学领域,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改善医疗保健服务。
王彦淳对中医的兴趣,源自中学和高中田径队时期。参与竞技跑步,让她意识到保持健康特别重要。她在教练的介绍下接触中医,了解其中的疗效。
她与队友会在赛季期间吃中药调理身体,避免生病;有一次,她在比赛前一周不慎扭伤,也是通过针灸等治疗,迅速恢复。
因此,报读大学时,王彦淳选择南洋理工大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设立的生物医学科学和中医学双学位课程,后于2018年到一家私人诊所担任中医师。
执业的一两年里,她发现许多行政工作可借助科技提升效率,例如为患者的保险索赔,填写相应的疾病分类编码等。
“尤其在面对人力短缺的新加坡,如果可以减少这方面的工作,医生就有更多时间服务病患。”
毫无编程背景 报读学习数据科学技能
2020年,毫无编程背景的王彦淳报读商业分析硕士课程,学习数据科学相关技能。她隔年加入卫生部属下的全国医疗科技机构新联科技(Synapxe),希望打造创新方案,改善人们的健康,并协助医疗从业者提高效率。
王彦淳目前担任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高级专家,参与开发人工智能慢性疾病辅助解析系统(Assisted Chronic Disease Explanation using AI,简称 ACE-AI)。这套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归纳病历中的大量信息,并预测患者未来三年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疾病的风险,准确率高达85%。
去年共有18家全科诊所试行这套系统,反应良好,目前正进行后续评估。
王彦淳仍定期上课,以更新中医师执业准证。对于想投身科技领域却担心缺乏相关背景的人,她建议不要纠结于技术短板,而应将自身领域的经验视为优势。
“我认为这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一种方式,让它与时并进,触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