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遭受暴力骚扰事件倍增 三大医疗集团出手应对

新闻来源: 联合早报 于 2025-03-19 21:30:35

新加坡中央医院今年计划将急诊科搬入邻近的急诊与国立脑神经医学大楼,届时约400名急诊科员工将在工作时配备求助器。 (张俊杰摄)

本地公立医院去年共接获超过3000起医护人员遭受暴力和骚扰的通报,相较2022年的约1500起,增加约一倍,施暴手段包括辱骂、扔东西和网络骚扰等。

卫生部发言人日前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透露,约四分之三的暴力和骚扰案件是在去年4月至12月通报。去年4月,本地发布劳资政工作小组建议制定的防粗暴对待和骚扰医护人员框架,上报案件数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为让医护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更快获得支持,新加坡中央医院今年内,计划为约400名急诊科员工,发配便携式求助设备,让医护人员面临状况时可在两秒内发出求助信号。

从去年至今,已有约百名急诊科人员试用这款类似名片大小的求助设备。一遇上紧急情况,员工只须按警告按钮两秒钟,就能向护士长或安保人员发出可定位求助信号,急诊科的公共广播系统也会启动应急播报。

中央医院紧急医学部门高级护士长张宏杰受访时说,急诊科医护人员面临的暴力和骚扰行为往往来自病患或他们家属,因为候诊时间过长、醉酒,或患上精神疾病等原因,导致暴力倾向。

医护人员:粗暴对待和骚扰 情形如家常便饭

黄廷方综合医院高级注册护士李淑婷受访时说,她在急诊科工作了10多年,不时会受到来自病患或家属的粗暴对待和骚扰。“对我们来说,这些情形有如家常便饭,他们有时会问我‘你是不是新来的’,有时情况会更严重。”

黄廷方综合医院高级注册护士李淑婷,曾在工作中遭受过暴力骚扰。如今,在医院和同事的支持下,她已能从容应对。(周国威摄)

李淑婷透露,去年8月一名50多岁的低血糖男病患,在治疗期间故意触摸她的手和腿,他也用类似方法接触其他病患的身体部位。最后院方将他交由警方处理。

此前,一名20多岁的女病患,由于咳嗽带血,李淑婷要求她到隔离室观察治疗,不料病患突然大吼起来,还扬言如果带她去隔离室,就要殴打医护人员。

这些状况曾让李淑婷的工作蒙上一层阴影,幸好在医院和同事的支持下,她已经比刚入职时更能从容应对。黄廷方综合医院隶属于国立大学医学组织(NUHS)。国大医学组织发言人受询时说,对于任何形式针对医护人员的暴力和骚扰行为,当局都采取零容忍态度,并制定专门行动计划,为员工提供教育、培训、严重事件处理流程、同事互助以及心理辅导。

国大医学组织包括10余家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将动用安保人员或报警;对于寻衅滋事的患者和访客,医院有权拒绝提供非紧急医疗服务。 

国立健保集团首席员工保健总监杨庆光副教授受询时指出,集团自去年以来,采取多项措施更好地保护医疗人员的安全。这包括为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在集团各下属机构设立专门机制保护员工安全;为遭受过暴力和骚扰的员工,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并对他们的工作做适当调整。

对相关暴力和骚扰行为 卫生部持零容忍态度

卫生部发言人强调,对于任何针对医护人员的暴力和骚扰行为,卫生部和公共医疗机构持零容忍态度,将持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保护政策。

根据防止骚扰法令,对工作中的医护人员施行暴力或骚扰行为者,将面临最高5000元罚款、最长12个月监禁,或两者兼施;如果涉及身体暴力,根据刑事法典,肇事者可能会被判故意伤害罪,监禁期延长到三年,或最高5000元罚款,或两者兼施。

 
(0)
(0)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点击二维码复制内容链接

敬请注意: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有内容违规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