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喂流浪狗残留的食物导致老鼠繁衍,大士南1街一工厂附近出现25个老鼠洞。工厂员工放置的鼠笼每天“大丰收”,老鼠数量多到员工无暇处理,只能等老鼠死后当垃圾扔掉。
读者梁文乐(73岁,机械工厂员工)告诉《联合早报》,他在大士南1街的工作场所,过去半年多来饱受鼠患困扰。员工们放置的鼠笼,几乎每天都能抓满。“厂内厂外鼠踪处处,鼠洞随处可见,这一刻用大石头封住鼠洞,下一刻旁边就出现新鼠洞。”
捕到老鼠太多 员工无暇处理
由于捕到的老鼠太多,员工已经无暇处理,有时会等老鼠死在笼子里后,才用塑料垃圾袋包裹死老鼠,让垃圾车收走。除此之外,公司也在考虑长期聘请灭虫公司上门清理鼠粪和臭味引来的虫子。
梁文乐说,工厂过去不曾有过鼠患,直到有人约半年前跑到工厂外喂野狗,把不少狗食留在地上,老鼠才越来越多。“我怀疑老鼠是冲着地上的狗食来的。这里有源源不断的食物来源,老鼠自然会在这里繁衍下去。”
据他说,国家环境局最早在2月17日曾来工厂检查,也建议他们加大垃圾桶盖。
环境局星期四(3月13日)回复《联合早报》问询时说,环境局和国家公园局联合检查后发现,流浪狗吃剩的食物确实成了老鼠的食物来源。在检查过程中,环境局在周围发现多达25个鼠洞。
环境局也说,当局已对常到鼠患地点喂狗的一名公众采取执法行动,但当局没有具体透露是什么样的执法行动。
针对大士南1街一带,卫生状况不佳、存在老鼠活动迹象的场所,环境局表示将对相关业主采取执法行动,并已要求他们立即加强控制措施。
“后续检查显示情况已有所改善,鼠洞已经减少至三个。”
喂食社区动物后未清理食物 将被视为乱抛垃圾
当局说,投喂者出于善意喂养流浪狗,但有关行动必须负责任地进行,应确保清除所有食物残渣,避免吸引老鼠等害虫。
在喂食社区动物后未清理剩余食物或食物容器的行为,将被视为乱抛垃圾,会触犯环境公共卫生条例。
环境局和包括公园局属下的动物与兽医事务组在内的多方合作,提醒社区动物照护者定时清理剩余食物、水和容器。
“要有效控制鼠患,所有相关方必须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和垃圾管理习惯,定期检查,并在必要时加强防治措施。此外,还需及时处理被捕获的动物,并采取措施防止误捕非目标动物。”
国家环境局2月14日宣布,当局在4月1日起将加强防范鼠患,对物业经理和业主进行问责,强调物业经理须主动采取有效的鼠患防控措施,包括改善整体的清洁水平,以杜绝鼠踪。
2024年,环境局和新加坡食品局加大打鼠力度,针对鼠患展开超过1000次执法行动,较前年的670次增加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