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南岛中部 Tekapo 山区上的「飞碟云」。
我接待和带领过的海外人士,不少在旅游新西兰期间,要求一看和拍摄著名的「飞碟云」。
日落后,夕阳会为「飞碟云」添上色彩。
的确,在新西兰,特别是南岛中部奥塔弋和麦肯时两地山区,午后才有「飞碟云」出现。尤以观星闻名的Lake Tekapo,看到的机会更大。所以我一般也会带朋友们,在日落前后在那里观赏,并拍摄「飞碟云」在夕阳下从洁白,添上绚丽色彩。
南岛中部五大湖区上空的荚状云,丰富多姿。
至于最近,则在三周前(2025年2月底,带领表兄伉俪按行程从东边太平洋小镇 Oamaru,沿83号公路前往Tekapo ,可还未到埗,便在五大湖区的 Lake Aivemore 及 Pukaki 湖畔,拍到漫天「飞碟云」,即使用上 14mm 超广角镜,也未能全然囊括。其中在第一高峰 Mt Cook 顶上的「飞碟云」,再配碧蓝的冰川湖水,美得令表哥夫妇俩不欲离开。
即使用上超广角镜,也只能拍到漫天荚状云的很小部分。
所谓「飞碟云」,在气象学上,正确名称是荚状云(Lenticular cloud),由于云体通常被拉得很长,有清晰可辨的轮廓。且云体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分离,通体光滑,云身洁白,类似飞碟,所以俗称「飞碟云」。
减光4-5级,便能拍照到云边的「日华」彩光。
成因则是当稳定的潮湿空气,在山区或山脉间流动时,如果温度在波峰处下降或低于露点,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凝结,形成荚状云,有时,荚状云的边缘会出现亮丽的颜色被称为华(Corona),自然光源透过薄云中的微细水滴,产生的特殊光象。在太阳周遭形成的彩虹光环,即为日华(Solar Corona)。但要刻意减光4-5级,才来捕捉到这奇幻的色彩。
新西兰第一高峰库克山上的「飞碟云」。
由于「飞碟云」所属荚状云,只出现在731公尺以上的高空,还需足够高的山脉、合适的气象条件。比方当一串荚状云出现时,每一个云层都会爬上之前云层的顶部。故此在原居地香港及其他沿海地方,「飞碟云」比较少见。相反,新西兰四面环海,海风可缓解气温,并可能导致多云天气占主导地位。此外荚状云按种类又细分:
荚状层积云(Stratocumulus lenticularis)
荚状高积云(Altocumulus lenticularis)
荚状卷积云(Cirrocumulus lenticularis)
碧蓝的Lake Pukaki湖水,还有库克山上的「飞碟云」,美得表兄伉俪不欲离开。
说到最有名的新西兰荚状云,被称为“Taieri Pet”,是南岛南部特殊天气模式和地形的产物。陆地卫星 8 号上的 OLI(陆地成像仪),于 2024 年 9 月 7 日拍摄了此细长荚状云的影像,
用手机贴地仰拍骑行者和丰富多姿的荚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