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高校的国际新生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几乎占所有新生的三分之一。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Statistisches Bundesamt)发布的数据,2024年(包括2024年夏季学期和2024/25冬季学期)共有14.51万名国际学生首次在德国高校注册,比2023年增加了1.31万,增幅高达10%。与此同时,德国高校的总新生人数为49.14万,整体增长了2%,这一增长完全由国际学生推动。
随着国际学生数量的持续增加,2024年外国学生在所有新生中的比例达到了30%,比2014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这一趋势显示出德国高校对全球学生的吸引力正在稳步上升。
相比之下,德国本土学生的数量在过去十年间下降了13%。统计局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德国出生率下降,适龄大学生人数减少所致。而在同一时期,国际新生的数量则增长了33%,弥补了国内生源的下滑。
在各大专业领域中,工程学、数学和医学等学科最受欢迎,迎来了较多的新生报名。而法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增长相对较缓。这一趋势可能与德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国际学生的专业偏好相关。
近年来,德国政府和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提供更多英语授课课程、扩大奖学金计划以及优化外国学生的签证政策。德国相对低廉的学费以及良好的就业前景也成为吸引国际学生的重要因素。
不过近些年来,一些德国高校开始收取学费,比如从2024/25冬季学期开始,慕尼黑工大将针对非欧盟国际学生征收学费。
最近亚琛大学拟收学费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
RWTH官方回应,学校反对普遍学费,但正与政府商讨改革。
学校发言人Thorsten Karbach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RW)文化与科学部(MKW)探讨相关法律调整的可能性,但并非推行“统一收费模式”,而是研究特定情况下的收费方案。他强调,过去十年,RWTH的国际学生人数翻了一番,其中大部分来自非欧盟国家,他们的融入需要额外资源,而现有的资助体系可能无法完全覆盖这些需求。
未来,德国高校预计将继续吸引大量国际学生,这不仅能促进德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有助于缓解该国技术型人才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