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态度冷淡,英国开始示好中国了?

新闻来源: 明镜周刊 于 2025-03-05 12:10:11

在同样面临美国关税威胁的情况下,欧盟和中国正在走近。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告诉《明镜》周刊,欧洲与中国“有许多共同利益”。 随后,在与特朗普进行见面后,英国《卫报》也表示:首相斯塔默可能会更希望和中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变化往往会对教育交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特朗普政府的冷淡态度,可能让欧盟和英国在某些方面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而这种团结,有可能转化为对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更大力度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留学可能会迎来一些新的机遇。一方面,随着中欧关系的拉近,中英之间的教育合作可能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中国学生有机会前往英国留学,享受到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特蕾莎·梅任职内政大臣时收紧的学生签证政策,在唐宁街易主后转向180度大转弯。恢复PSW签证的消息背后,是英国教育产业对脱欧后资金缺口的焦虑——欧盟学生流失带来的1.3亿英镑财政空洞急需填补。

这绝非单纯的教育情怀,正如伦敦政经学院某教授在酒吧闲聊时感慨:"中国学生支付的国际生学费,补贴着本地生的教学实验室。"

最新动向更具深意:兰卡斯特大学刚成立的"一带一路"研究院,既有学术探索的雄心,更暗含校方开拓市场的精明。当国际政治吹动帆船,高等教育正成为连接国家利益的柔性纽带。

另据路透社2月28日报道,据消息人士称,英国能源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将于3月访华,重启能源合作谈判,并会见中国的投资者。报道称,英国工党政府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消息人士称,米利班德将于3月17日至19日访问北京。

随着白金汉宫上空的风向不断变化,英国高校门口的孔子学院牌匾越擦越亮。真正的清醒者明白:国际教育的本质不该是身份镀金,而是构建独立的价值判断体系。当我们能看穿招生简章里的营销话术,听懂系主任欢迎辞里的弦外之音,或许就能在这场全球智力博弈中,把被动消费转化成主动成长。

 
(0)
(0)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点击二维码复制内容链接

敬请注意: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有内容违规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