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粮产未达需求一成 我国检讨农产策略

新闻来源: 联合早报 于 2025-03-04 20:54:22

国人目前食用的产品中,少于10%在本地出产,政府正在检讨我国的“30·30”愿景,完成检视后会公布更多细节。图为本地蘑菇农场Spore Gardens种植的蘑菇。 (陈渊庄摄)

本土生产的食品五年多来未能满足国人10%的营养需求,政府正在检讨2030年的食品韧性策略,探讨如何更针对性解决生产力、成本和需求问题,确保农产业可持续发展。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星期二(3月4日)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永续部开支预算时说,国人目前食用的产品中,少于10%在本地生产,政府正在检讨本土农产品生产策略,完成后会公布更多细节。

我国在2019年定下“30·30愿景”,争取到2030年将本地农业生产力,提高到可满足国人30%的营养需求。

许宝琨去年5月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随着林厝港农地发展计划即将成形,接下来几年或是评估30·30愿景的时候。

新加坡食品局受询时说,林厝港农地发展计划分几个阶段推进,包括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施工,以及正式运营等,整个过程需耗时好几年。

“我们目前在可行性研究和规划的阶段,也在完善发展计划,包括把本地农产业过去几年积累的经验,以及不断改变的运营环境纳入考量。”

我国从187个国家进口食品

许宝琨说,要强化食品安全不能依赖单一方针,而须多管齐下,包括维持食品库存,以在供应中断时提供缓冲。

我国目前从187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食品,与20年前的140个相比,增47个。许宝琨说,开拓更多食品进口来源,是我国保障食品韧性的核心策略。当局自去年12月着手优化食品认证流程,提高整体效率。

保障食品韧性也涵盖生产链的稳定性。以水产养殖为例,饲料、肥料和药品等生产投入,可占养殖场生产成本的60%。我国去年底更新水产养殖计划,牵头加强这些物资的供应韧性。

许宝琨说,新成立的国家水产养殖种鱼中心,以及新推出的水产育苗场发展与认可计划,将为农产业者提供基因优良、成活率更高,且生长速度更快的鱼卵和鱼苗。

食品局也正同政府机构、行业人士、研究员和环境组织密切合作,研究适合采用混合海水养殖模式的地段。

 
(0)
(0)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点击二维码复制内容链接

敬请注意: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有内容违规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