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拥有自己房屋的人比例有所增加,但许多人比父辈更晚才买房。尤其是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这促使一些人开始质疑是否仍然值得追求。
一位准备买房的人表示,他们在30出头、没有储蓄、没有KiwiSaver账户且有四个孩子,问自己是否应该接受终生租房的现实。
他们说,如果选择每一个多余的收入都用于储蓄,而自己仍然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拥有一套房子,那么他们可能会“浪费”孩子们的童年。
Enrich Retirement的财务教练Liz Koh表示,这是许多人面临的“巨大困境”。
“是否买房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关键是要权衡你做出选择后的后果,然后决定什么符合你的目标、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这关乎你愿意为长远的更好结果放弃短期和中期的一些东西。这是个人的选择,有些人不愿意做出储蓄所需的那种牺牲。”
她还表示,人们需要了解可用的选择范围。
“在做决定之前,做些研究是值得的。例如,一对年轻夫妇可能有机会购买一套负担得起的出租房——可能还在不同的城市——而他们自己则继续租房。这样,他们就能接触到房地产。”
通常,购买投资物业意味着需要找到30%的首付,但如果房价较低,这仍然可能是较小的障碍。
“现在也有一些为租客提供融资选项的负担得起的出租房,这样租客最终可以购买他们租住的房子,”Koh表示。
“所以,我会建议大家在决定房地产是否负担得起之前,先看看现有的选项再做决定。”
Corelogic的首席经济学家Kelvin Davidson表示,生活中可能会有一个时刻,买房和拥有房子的成本可能会超过通过偿还债务和可能的资本增值获得的财务收益——“但我认为这个时刻会晚到30岁以后。”
Kernel Wealth创始人Dean Anderson表示,他是和单亲妈妈一起长大的,妈妈选择兼职工作,这样就能在课后照顾他。
“这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成本,每个父母都会在这种平衡中挣扎。今天,这种平衡更难实现——生活成本更高,社会期望也更高。TikTok和Instagram不断 bombard我们,传播完全不现实的社会标准、生活方式需求和消费品。反抗这种压力很难,但实际上,帮助孩子们过上更好生活的最佳方式,就是向他们展示那些不需要花钱的事物的价值。”
“并不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房子,对一些家庭来说,租房是他们愿意做出的妥协,以优先考虑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事情。”
“无论哪条道路适合你,财务教育都是送给孩子们最有力的礼物。教会他们如何珍惜每一元钱,如何量入为出,不被不必要的消费品诱惑——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每周存一些钱,投资它,向他们展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如何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
“现实是,生活中的选择需要金钱——从现在开始谈论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Infometrics的首席预测师Gareth Kiernan表示,没有单一的正确答案。
“就像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一样,我建议找到一个平衡点,每个个人或家庭需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
他说,长期存钱可能是不可持续的。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一个财务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很容易在花销上不够自律,最终陷入比应该有的更不稳定的财务状况。”
“冒昧地给出一些过于简化的预算建议,先搞清楚你的支出情况,包括娱乐、假期等活动的支出,给突发事件留点余地……这样,你就不会因为没预留某些支出而无法达到储蓄目标,同时也能允许自己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时享受乐趣,控制好自己的财务,而不是被它支配。定期检查,确保计划仍然适用。”
退休时租房
如果决定不买房,如何确保自己在退休时不会面临风险呢?退休委员会表示,到2048年,40%的退休人员将是租房者——约60万人。
但其分析显示,租房者的养老金中有40%或更多会用于住房支出。
Anderson表示,如果人们在储蓄和投资上不够自律,提高KiwiSaver的缴纳可能会有所帮助。
这种“先支付自己”的方法意味着在净收入还未打入你的银行账户之前,自动将一部分钱存起来。这样,它将在幕后持续复利,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惊讶于它的增长。
“这样,到退休时,你就能拥有一笔积蓄,帮助你迎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而不需要依赖一套房子来支撑。”
Davidson表示,关于个人选择,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买房并不适合每个人,租房也不一定是劣势的财务结果——看看德国或瑞士,大多数人都租房。你只需要存下这部分差额,试着通过这种方式积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