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提前实现目标,在去年底完成部署了1.5吉瓦峰值的太阳能,这是2020年太阳能装机容量的三倍以上。
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星期五(2月28日)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总理公署开支预算时说,我国原定目标是在2025年部署1.5吉瓦峰值(GWp)的太阳能,如今提早实现,预料接下来可如期在2030年部署至少2吉瓦峰值的太阳能。
我国积极开发可持续和洁净能源,张志贤指出,政府的愿景是到了2040年所有车辆都使用清洁能源,如今大约一半的组屋停车场已经有电动车充电点,新注册车辆有三分之一是电动车。
另外,陆交局未来五年将添购2000多辆电动巴士,希望到了2030年落实车队有半数巴士电动化。
我国的碳税从去年起调高,每公吨温室气体排放从5元调高至25元,2026年和2027年涨至45元,到2030年增至50元到80元。新加坡的碳税征收对象主要是每年排放至少2万5000公吨温室气体的设施,包括发电厂和大型制造商。
张志贤说,调高碳税征收,影响到从消费者到企业的整个经济体系,但政府将这些税收重新投入到支持企业和家庭变得更环保的措施中。
至于现有的电力进口项目,进展顺利。张志贤透露,我国计划到2035年,进口6千兆瓦的低碳电力,并有条件批准从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柬埔寨进口总共5600兆瓦的低碳电力。
新加坡一直致力于亚细安的电网发展,以促进区域多边和多向电力的交易机会,提升区域能源韧性。
他指出,气候变化不是未来的威胁,而是已发生的事实。世界各地普遍发生干旱、火灾、洪水以及农作物减产等情况,过去10年更是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10年。在绿色转型方面落后的国家和企业最终也必将被迫采取行动,拖得越久,转型就会越剧烈,影响越大。
新加坡与不丹签署碳信用合作执行协定
我国星期五与不丹签定了一项碳信用合作执行协定,由主管贸易关系的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同到访的不丹能源和自然资源大臣格木·策林(Gem Tshering)代表签署。
这份协定是根据《巴黎协定》第六条款而签署的合作,彰显了两国对全球气候行动的承诺,以此建立框架,推动高质量的碳信用项目。这有助于两国加速达成气候目标,引导资金用于额外的减排工作。
按此协定而批准的碳减排项目将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两地社区带来好处,例如创造就业机会、更容易获取清洁水源、提升能源安全,以及减少环境污染。
早前,新加坡也同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加纳签署同类协定。《巴黎协定》第六条款是主管碳交易市场的一套机制,第6.2条文允许各国在双边或多边协定下进行碳交易,实现各国自定贡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