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评论·图片·视频
留园新闻速递·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0条】 【新西兰本地新闻信息】 

太真实!这9件事,据说只有新西兰人才知道!看到第2条就开始疯狂点头!

新闻来源: 导购妹子 于 2024-04-29 0:10:13  


住在新西兰的华人,常常被朋友问:来新西兰旅游,有哪些需要准备和注意的呢? 旅游杂志《孤独星球》网站曾邀请了新西兰记者兼作家Naomi Arnold撰写了一篇文章,列出了“9个只有新西兰人才知道的事”。

这位“课代表”很好地总结了要来新西兰旅游的人需要注意的事项。 其中一些注意点。甚至连在新西兰生活很久的人都没察觉到! 快跟随天维菌一起看看吧!

图源新西兰旅游局#01#阴晴不定的天气 新西兰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是一个“狭长”的国家,孤独地“停靠”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由于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新西兰的天气相对来说比较温和,气候也很湿润,但是“发起疯来”也很吓人,天气变化非常快。

图源:mapworld因此,天维君建议在新西兰生活和旅游的人们,出行一定要看天气预报,遇到恶劣天气就要改变旅行计划,也许会有一些小小的遗憾,但是安全最重要。大家可以在metservice官网查看新西兰实时天气变化,也可以下载APP,方便在手机随时查询。

图源:metservice除此之外,准备好帽子和防晒霜也很重要,这里空气通透,一年四季紫外线强度很高。 如果你不是“抗晒体质”,夏天再外面晒几分钟就会被晒伤。 #02#随意混搭的穿衣风格 在新西兰穿衣服,主打的一个是随意混搭。 这里的随意不只是时尚风格的自由,更是衣服保暖程度的选择,上身羽绒服下身短裤,是很多kiwi的标配,即使冬天也是如此。

图源:Yima Ma

图源:Yima Ma 一半是夏天一半是冬天,在一个人的身上就能体现。 不过刚过来旅行的华人朋友还是没办法这么抗冻,大家可以准备一些轻薄保暖,防风防雨的衣服,毕竟我们刚刚聊了,“新西兰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它就变”。

新西兰也常常可以看到彩虹,图源:Yima Ma除了冬夏装混搭的奇怪风格,本地人还很喜欢光脚。 即使在大城市,大家也常常会看到光着脚逛超市或者逛街的新西兰人,真的超级“接地气”。

图源:Yima Ma关于新西兰不爱穿鞋的理由,很多人都不理解,曾有人在网上开贴发问。

新西兰人给出了有趣且有道理的答案。 比如“因为这里没有毒蛇毒虫,不会担心被咬”,“新西兰如果不清理自己狗狗的狗屎,会被罚300刀,所以光脚走路不用担心'踩雷'”。其实新西兰的街道确实很少有寄生虫、有毒生物、狗粪便、针头等问题,光脚走也很安全。

图源:Yima Ma新西兰人不穿鞋子的原因,还与毛利文化有关。 因为在毛利文化中,赤脚意味着与自然的联系,他们也有一些穿鞋禁忌。例如如果在毛利裔聚会场所的wharenui(会议室)中穿鞋子,会被认为是对这个神圣场所的亵渎。

图源:新西兰航空 同时在新西兰的学校里,很多活动会让小朋友们光脚参与,大家“从小就练出来了”。 如果大家来新西兰旅游,如果温度合适,在靠近自然的地方,也可以试试哦!

图源:Yima Ma#03#不太便捷的公交系统 除了奥克兰等主要大城市之外,公交系统都不太完善。因为几乎家家有车,所以本地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对于刚来旅行没有车的游客来说,这确实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即使在便捷的奥克兰,有时等个公交也会需要十几甚至三十几分钟。不过来到这里旅行,可以慢慢习惯慢节奏,也可以租车出行。

#04#影响深远的毛利文化 来新西兰旅行之前,大家可以提前了解下毛利文化,如果能够再掌握一些简单的毛利语打招呼,那就再好不过了。例如本地人写邮件的开头,会用毛利人打招呼的“KIA ORA”,类似于中文的“你好”。与许多相似国家不同,英国王室在1840年与土著毛利族裔签署了一项建国条约,即《怀唐伊条约Treaty of Waitangi》,这则条约对毛利族裔的一些权利进行了阐述。

图源:新西兰旅游局大家旅行时最好提前了解下毛利文化,以免“犯了忌讳”,例如不要站在一些山的山顶,包括 Ngāuruhoe(《指环王》电影中的末日山)或塔拉纳基(Taranaki)。因为在毛利文化里,这是祖先的头颅,是神圣不可亵渎的。 新西兰许多地名和路标也采用te reo Māori(毛利语)。以奥克兰的公交为例,就是采用毛利语和英文两种报站系统,大家来的话可以感受到。天维君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简单的毛利语问候语,大家感兴趣可以学一下。

Kia ora -你好

Mōrena - 早上好

Tēnā koe- 向一个人问好

Kia ora/Tēna kōrua - 两位好

Kia ora tātou/kia ora koutou - 大家好

Tēnā koutou -向大家问候(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说)

Nau mai, haere mai - 欢迎

Kei te pēhea koe? - 你好吗?

Kei te pai - 好

Tino pai - 非常好

Ka kite anō - 回头见

Mā te wā - 下次见

Haere rā - 再见/告别(对即将离开的人说)

Hei kona rā -再见(对留下的人说)

#05#全民都很喜欢鸟 如果你想要和新西兰人交朋友又不知道如何开始新话题,那么可以试试谈论鸟类。比如,问问对方最喜欢的鸟是什么,准能打开他的话匣子。

图源:nzbirdstūī(簇胸吸蜜鸟)、kererū(新西兰木鸽)、pīwakawaka(扇尾鸽)或whio(新西兰蓝鸭)等鸟类在新西兰很常见,也是深受本地人喜欢的鸟类。 如果你想提前了解下新西兰的鸟类,可以在这个nzbirds网站上来搜索学习。

#06#游客也被覆盖的ACC保险制度 新西兰最人性化的事情之一,就是有“无过错事故赔偿计划ACC”。如果你在新西兰滑雪时候不小心摔断了腿,或者自己骑行受伤等,这些意外可以报ACC,医疗费都是免费的。

图源:ACCACC全称为Accident Compensation Corporation(新西兰意外赔偿局),是由新西兰政府推出的,负责管理新西兰的无过失意外伤害赔偿计划,通常称为ACC计划。该计划为遭受人身伤害的新西兰公民、居民和临时访客提供经济补偿和支持。 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大家完全不用去买保险,像是旅行延误险、财产保险等,还是可以买的,这些ACC都不会负责。

图源:ACC以下为ACC不负责承担费用的情况:

- 疾病产生的费用;

- 旅行计划中断或者发送紧急情况无法回家产生的费用(例如机票改签等);

- 在往返新西兰的途中受伤,包括来新西兰的船或飞机上意外产生的费用;

- 乘坐游轮等船只游览新西兰,出现意外产生的费用;

- 新西兰旅行结束后进行治疗和康复的费用。

#07#新西兰“又安全又危险” 新西兰总体而言是很安全的,但是大家旅行时候还是不要太冒险,例如晚上不要在市中心的俱乐部外面逗留,去户外的时候要注意做好信息收集(例如一些地方没有网络),俗话说的好,有备无患。 同时大家也要拿好自己的东西,以免丢失。

图源:NewZealandPoliceMuseum如果遇到以下紧急情况,可以拨打紧急电话111寻求帮助。 拨打111时,接线员会问您需要哪种紧急服务:警察、消防员还是救护车。

对警方来说,紧急情况就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或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即:

-有人处于危急情况;

-有财产遭受损失或破坏;

-犯罪行为正在发生或刚刚结束,而且嫌疑犯就在附近;

-有重大公共秩序干扰。

在非紧急情况下,诸如护照遗失或举报不久前发生的入室偷盗案,且没有直接面临危险的情况下,您应该亲自前往当地警察局报案。 #08#派大部分是咸的 不同于很多国家和地区爱吃水果派的习惯,新西兰的派大多是咸的,这一波,新西兰人全部“站咸党”,大家来旅行的话,记得要试试哦。

天维菌之前整理过“新西兰好吃的派”合集,来旅行的话,推荐来打卡!

#09#“独树一帜”的驾驶方式 在新西兰无论是旅游还是生活,都可能需要开车,这里的交通规则和中国的有所不同。

首先是驾驶位相反,且很多路口没有红绿灯,这里不少地方是通过“环岛”来调节交通。

图源:Yima Ma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曾建议来纽游客: 如欲在新西兰租车自由行: 请携带驾驶证原件及被新西兰认可的翻译件; 行前认真阅读租车合同,建议购买全险; 取车时全面检查车况; 合同指定司机之外的人员禁止驾车。 新西兰多为山地丘陵,山路曲折陡峭,道路较为狭窄,还有部分碎石路段,如遇雨雪天气,路面极易打滑,须高度注意驾驶安全。

长途飞行后应充分休息,不要马上安排驾车出游。要合理安排行程,预留充裕的行车时间,避免夜间行车,切忌酒后或疲劳驾车。 新西兰法律要求车上全员全程系安全带。不满12岁或身高不足135厘米的儿童必须使用安全座椅。 新西兰车辆右舵左行,交通规则与国内有诸多不同: ·驾车途中,一定要牢记“始终靠左行驶”,这是避免事故的关键;·进入环岛、拐弯、超车并线时要高度注意;·遇到“Stop”,“Give Way”、单道桥(上下行)标识时,必须要停车观望,确认安全的前提下,方可通行,否则将急剧增大事故风险;·如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报警,尽可能留存事故现场证据 大家如果有在新西兰开车的计划,一定记得去新西兰交通局官网提前学习下交通规则。

以上就是《孤独星球》上关于新西兰“九个特点”总结啦,哪一条最让你感同身受呢?


鲜花(0)

鸡蛋()
0 条

【手机扫描分享】
新闻速递首页】 【新西兰本地新闻信息】 【地区新闻信息汇总】 【即刻热度新闻

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果有内容违规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返回前页